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来源:光明网2020-09-16 17: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乐通 赵金悦 李刚坐落在西藏山南市南部、喜马拉雅北麓河谷地带的隆子县,海拔接近4000米。整个隆子县属高原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区,这里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较低,而且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只有125天左右,农作物在这里很难存活。

  近年来,得益于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承包经营的“菜篮子”工程,隆子县的群众不仅实现了“蔬菜自由”,还成为当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上有力的“助推器”。

【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隆子县“菜篮子”产业园区 光明网记者 李刚/摄

  致富不忘乡亲父老,巴珠坚持打造隆子特色产业

  走进“菜篮子”基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白色大棚展现在眼前,沿路两旁,彩色的格桑花在艳阳下盛放。

  就在路前方,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巴珠在和工作人员交流着基地的近况。黝黑的皮肤也遮挡不住他坚定的眼神,“我们基地现有生产温室244座,园区占地259亩,一年生产250万斤蔬菜都没问题。”巴珠一边望向远方的大棚一边说。

  生于1966年的巴珠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他小时候连没有鞋穿,冬天也要去山上放牧,到现在他的脚上还有被冻伤的疤痕。“我初中的时候就决定药干一番事业,不让身边的人过穷苦日子。”巴珠说。

  长大后的巴珠,开始到外地打工,几年后他已经掌握了许多施工经验,2005年他回到家乡组织成立了扎果村农牧民施工队,动员乡亲父老和他一起大干一场。

【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巴珠在“菜篮子”基地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有了坚定的信念作支撑,巴珠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的想法逐渐变为现实。一开始的施工队业务不断拓宽,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变身现在远近闻名的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目前为止,公司承包经营包括“菜篮子”工程、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在内的特色扶贫产业,还拓展了酒店管理、商贸批发市场等服务产业。

  据 “菜篮子”的业务负责人达娃央金介绍,在她小时候,隆子县本地只能种出萝卜、土豆、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从外县进口的蔬菜价格很贵,一般人也不会去买来吃。近年来得益于“菜篮子”基地的建成实施,隆子县的百姓在食用蔬菜方面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大家还开始研究起多样的烹饪方法了。“这对我们隆子县的群众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达娃央金说。

  加入“菜篮子”工程,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能明显感受到家乡生活巨变的,还有“菜篮子”基地的工作人员群培。

  群培是山南市隆子县“菜篮子”工程园区的一名技术员,今年42岁的他皮肤黝黑,但是精气神十足。谁也不曾想到,对眼前这片大棚蔬菜了如指掌的他,两年前还是在山上靠放牧和种地为生的农牧民。

  原来,群培一家4口住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的雪沙乡普卓村,女儿14岁,儿子13岁,一家人就靠一亩青稞地勉强维持生计。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需要到医院买药,慢慢地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本来家里的劳动力就不多,群培也不忍心让孩子辍学,日子一度陷入困境。

  2017年,转机出现了。群培一家参与“易地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独家小院。近年来,群培的身体也开始慢慢恢复。同年,他主动报名进入“菜篮子”基地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就已经学会了施肥、培土、育苗、操作农机具等技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手捧园区香甜蔬菜的群培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现在,群培的妻子也从外地回到家乡的“菜篮子”基地上班了。“现在我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我们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也能有8000多元左右”群培说,“而且孩子上学、我们上班都很方便”。群培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但是,自从2016年隆子县成立了“菜篮子”工程,还有一批来自湖南援藏工作人员亲临现场教当地群众蔬菜培育技术,隆子县从此实现了“蔬菜自由”。达娃央金就是第一批参与培训的人。“当时我就是边学边教,一个月就能熟悉基本操作了。现在我们同样也会对新来的贫困户进行培训,学会了就可以上岗。”

【幸福花开新边疆】西藏隆子县:拿稳“菜篮子” 脱贫有了新路子

  “菜篮子”园区大棚内忙于摘瓜的贫困户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园区目前已经带动370名建党立卡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去年没人还能分红1000元。”达娃央金说。

  从依赖进口到“蔬菜自由”,如今的隆子县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三人乡”,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的人们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继续创造更加富饶的幸福家园。

[ 责编:冯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弄潮搏浪正当时——探寻县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 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即将全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