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最美铁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铁声屏障守护“小鸟天堂”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铁声屏障守护“小鸟天堂”

来源:光明网2020-11-05 08: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 陶媛)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有一颗百年古榕树独木成岛,栖息着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等40多种约3万只鹭鸟,被作家巴金称为“鸟的天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之一。而就在距离古榕树核心区800米远的地方,无数列车从江湛铁路上安静地驶过,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打造全封闭声屏障 科研力量为小鸟“保驾护航”

  江湛铁路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散落”在粤西大地上的13个城镇“串联”起来,成为了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联系的纽带。然而在建设之初,受选线条件限制,江门至新会段必须从“小鸟天堂”自然生态景区附近经过,如何使动车组列车在通过时噪声不会惊扰到小鸟,成为考验建设者的难题。

  据鸟类专家介绍,50分贝以下的声音环境才是鸟儿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小鸟天堂”旅游风景区内群居的鹭鸟更是对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一旦有所不适,它们就会离开。为达到这一要求,铁路施工方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决定建设一座全长2036.35米的拱形全封闭声屏障。经科研人员试验检测,在没有全封闭声屏障的情况下,距线路中心25米轨面以上3.5米的地方检测,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火车经过时产生的噪声是76.5分贝。而有了全封闭的声屏障之后,相同地点噪声下降了22.5分贝。这样的噪声再扩散到800米外的“小鸟天堂”时,只有49.3分贝,比没有动车经过时只增加了0.2分贝。

【发现最美铁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铁声屏障守护“小鸟天堂”

江湛铁路江门至新会段“小鸟天堂”附近全封闭声屏障 李汶键摄

  “全封闭声屏障共安装了42260块吸声板,并将通用的140mm厚金属吸声板减小为80mm厚,保证了金属板力学及声学性能满足指标要求”,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工务段江门高铁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副工长陈诚介绍,施工中还首次使用了ECC混凝土吸声板,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隔声设备和技术。除此之外,为减少夜晚列车驶过时灯光对鸟类的影响,江湛铁路还设置了光屏障,与声屏障共同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阻挡鸟类进入列车运行范围,防止鸟类与列车发生碰撞,提高了线路本身运营安全。

  产学研深度融合 “静音模板”向全国推广

  “我们这个工程建设速度非常快,2017年9月15日正式开始建设,用时76天完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工务段阳西高铁路桥车间工长田争名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鸟,建设任务避开了3月至7月鸟类繁殖期,将施工时间安排在10月至12月。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工?铁路施工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车桥耦合、风洞试验、噪音检测等模拟试验,确定最优方案后才投入施工。

  同时,声屏障建设得到了江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上百台机器在开阔场地上同步作业,人力、器械都得到有效利用。“我们施工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自2018年7月江湛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从没发生任何事故故障。”

【发现最美铁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铁声屏障守护“小鸟天堂”

阳西综合维修车间内全封闭声屏障的1:1等比例模型 李汶键摄

  “小鸟天堂”声屏障建成后,作为负责江湛铁路综合维修的重要车间,阳西综合维修车间建成了全封闭声屏障的1:1等比例模型,方便工人锻炼针对声屏障的维修技术,田争名介绍:“如果新会区段的声屏障出现问题,工人可以在模型上对应找到故障位置,然后直接拆解,运送到现场并进行检修和更换。”

  作为全球首例高铁全封闭声屏障,江湛高铁全封闭声屏障共获得了8项专利,为中国高铁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全封闭声屏障设计和建造技术,填补了列车气动力效应吸音隔音降噪研究的世界空白。如今,全封闭声屏障已经向全国推广建设,而“小鸟天堂”的3万多只鹭鸟依然“岁月静好”,展现出了铁路建设中不断探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即将举行

  • 里约植物园有200年前种植的中国茶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