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 张慕琛)2021年4月24日,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钟晓敏就浙江财经大学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等问题接受了光明网记者的专访。
主持人:非常欢迎,咱们浙江财经大学常年为全国各地包括世界上输出各种高品质的人才,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浙江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做了哪些方面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又重点做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钟晓敏:浙江财经大学历来非常重视人才培养,那么人才培养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我们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学生培养方案上,我们浙江财经大学一直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018年,我们通过多年的摸索重新制定了一套体现宽口进、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人才培养原则的人才培养方案。因为社会化转型变化迅速,我们强调宽口进,厚基础,就是我们在招生环节中会大类招生、进校低年级时大类培养,各大类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在二三年级的时候进行大类分流和专业分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强应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我们浙江财经大学是地方性的财经类高校,它不同于研究型大学,虽然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接近30%的人是考研究生,但更多70%多的人走向社会,去就业去创业。所以,我们更强调应用型方面的培养。
最后,个性化,就是体现以生为本,我们觉得每个同学的兴趣爱好和他发展的路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做呢?多样化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就有一套培养方案的。然后我们为了把培养理念体现下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实行了3-6年的比较弹性、灵活的完全按照学分制模式进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前面打基础,后面我们有专业分流,这个我们叫做准入。我们还有一个准出制度,同学只要在大学里你愿意学习,你想以什么样的专业出口,都是可以做到,即便你进来的时候不是学这个专业,分流的时候也没有分到想去的专业,你毕业的时候只要能达到自己想出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就可以拿这个专业的文凭毕业,总之我们是非常灵活而且非常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培养,我们历来强调人才培养。
新时代我们又有一些新的变化,现在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应用,在这个方面我们提出经济学+专业这么一种方式,在我们学校传统财经类专业是经济学科为主,同时我们交叉其他的人文学科,大数据学科,接下来我们从今年的培养方案当中组建了七八个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打破学院之间的壁垒,统一来培养,培养具有综合性的复合型的人才。
在研究生层面上,我们更是提出了交叉融合培养,特别像今天我们跟中国社科院大学合作开启了合作办学,主要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搞一个试验田,我们招进来的学生两家共同培养,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导师组联合指导模式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主持人:引入中国社会科院这样高水平的办学资源,对于浙江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钟晓敏:第一,我们把它作为试验田来打造,学校肯定在资源配置上要有所倾斜,刚才我们讲是问题导向,有项目支撑,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每个研究生都有项目。然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借助了中国社科院大学的优秀师资,大家知道中国社科院大学依托中国社科院,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文科类大学,我们双方导师合作,我这里招进来的学生两家合作。
第二,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有机会可以到北京,到社科院大学进行短期培训,社科院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到我这里来进行培养,我们主要是研究生层面上,导师的一些与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就能在浙江研究院内进行,获取一些资料研究从事调研等。并且,我们的导师可以跟他们的导师一起联合申报国家的项目,一起搞智库项目的研究等。
主持人:这样不光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源,从社科院大学过来的学生也可以拿到更多的实践的机会,感觉学生也获益,老师也获益,学校层面上也能够更好培育更优秀的学生,非常谢谢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