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成长之路•融荣与共】
近年来,很多台湾青年选择去到大陆交流发展,亦有很多关于两岸的“敏感话题”被大家讨论,一些台媒的街头采访问到——
“两岸关系将走向何方?”
“大陆的钱好赚吗?”
“大陆哪座城市比较好呢?”
针对以上话题相关的街头采访,我们选取了一些热门片段,同时检索了相关的数据、案例、政策等等,试图为那些只想简简单单赚个钱的年轻人们,建立一条相对理性的沟通渠道。
那就点击视频,即刻开始吧!
“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2020年6月,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作如上发言。数据,或可为这一论述落下注脚:
从台积电数据来看,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中,来自台湾的额度占比不可小觑。2020年8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为311亿美元,台湾进口比例接近60%。众所周知,集成电路与通信、电力、国防等众多领域密切相关,可以称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然而放眼全球市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自给率偏低,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4%。水涨船高的集成电路进口额,以及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技术封锁等因素,都使得台积电的地位显得更加特殊,“稳定”似乎更符合两岸利益。
从“海岛型”经济体结构来看,台湾的农业只占其GDP比重的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且较为依赖进出口。据台当局经济部国际贸易局数据显示,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占其出口额比重达12.63%,出口值年增率为+14.6%,意味着对大陆依赖比重又攀新高。同时,其对东协出口值年增率为-1.3%,“新南向”计划似乎未能如愿。
“背井离乡,首先当然考虑赚钱。”
有人说,“对两岸关系、还有台湾未来的发展,感觉是‘茫然’。茫然当中,还看不清方向。”其实这样想的人并不是少数,从2009年至2019年,台湾赴中国大陆(含港澳)人数已经从40.9万人降至39.5万人。
然而,陆漂确实有减少迹象,但还是占到了台湾外漂人数的53.4%。台湾《远见》杂志调查也显示,岛内18岁至29岁年轻人中有近六成愿意到大陆发展。不少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台青透露,在大陆工作起薪未必比台湾高多少,但5年后薪资可能会高两三倍。事实的确如此吗?
毕业生起薪方面,据台当局行政院统计,2019年,台北初任人员薪资均值为28231元新台币,折合为6500元左右人民币;上海教育部公开的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7103元人民币,略高于台北。同时,上海市2019届高校毕业生17.56万人,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0.73%;其第三产业吸纳了88.28%的应届毕业生,比例远远大于台湾。
人均收入方面,前程无忧2021年第一季度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北京的平均薪酬(当季总收入的月平均值,不统计年终奖) 为11187元,上海为10814元;台湾国势普查处给出的对应数据——2021年一季度每人每月经常性薪资为43065元新台币,折合为不到一万元人民币。
市场环境方面,台湾投资大陆总额到现在已超1500亿美元,同时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在大陆运营,超过100万台商及眷属常住大陆,大陆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两岸其实还有相当多的牵扯和羁绊。”
电电公会曾经每年发布一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的“AAA”级推荐:苏州昆山、成都、苏州工业区、杭州市区、上海市区、北京市区等城市地区,目前发展形势仍明显良好。有陆漂也表示,去到大陆很多城市,确实会有熟悉的感觉,遇到工作的、寻亲的台湾人时,会有血脉相连的亲切感。
抛除偏见,也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立足个体发展,若两岸能共享更多发展机遇和成果,就能给年轻人更多思考空间:要去哪里发展、在哪方面发展、如何发展……又怎可知,这群游走两岸间的青年,明日将释放怎样的能量?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统筹:宋乐永
监制:赵刚
策划:陶媛 张诗奇
文案:李汶键
制作:李汶键
配音:廖劭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