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前两月使用外资增近四成 高增长印证中国吸引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前两月使用外资增近四成 高增长印证中国吸引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2-03-15 08: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商务部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37.9%(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专家表示,吸收外资保持较高增速,反映了我国在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外部不确定因素下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对外资吸引力不减。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年吸收外资规模有望保持良好态势。

  保稳促优

  “我国吸收外资保持较高增速,成绩来之不易。”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这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有力,经济增速领先全球,以及不断扩大市场开放,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力稳外资,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表示,商务部将“保稳促优”,保稳就是稳存量、促增量;促优就是优结构、提质量。

  稳存量、促增量方面,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在外资企业稳投资、稳生产、稳经营方面加大服务,推动项目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还将继续支持各地招商引资。优结构、提质量方面,商务部将推动强化对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支持力度,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

  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4.9%的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

  质量提升

  引资规模增长的同时,引资质量也在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2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7亿元,同比增长24%。

  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领域。专家认为,服务业在吸引外资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与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越来越高相匹配,也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

  服务业吸收外资引力增强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势头不减。1至2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

  更多外资流入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从最初外资扎堆制造业,到如今更青睐服务业,外商投资的“转向”折射出中国开放的不断升级和经济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

  从区域分布看,1至2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6.6%、74.9%和13%。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认为,在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崛起之势,相较发展更为成熟的东部区域,释放出了更大的消费空间,更多的市场潜能,更充足的发展机遇,为大量吸引外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发力更加明显。王文涛表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居民消费力、购买力大幅度提升,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很大。“商务部将落实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新的产业,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引资的新增长极。”

  将保持良好态势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反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跨国投资形势依然严峻,吸收外资保持良好开局的同时也面临较大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年吸收外资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巨丰投顾分析师郭一鸣表示,2022年全年吸引外资规模应该还会增加,质量也料有提升。

  在郭一鸣看来,当前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外资投资热情不减;我国产业升级趋势下,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优质外资进入;政策持续发力,更多更高的对外开放举措不断推出,更多外资正在进入。总体上,在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下,全年吸收外资会增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表示,当前疫情仍在反复,但中国有信心应对好三重压力,并确保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将会继续增强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预计2022年我国仍是全球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规模将持续扩大。”刘向东表示。(倪铭娅)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