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邮储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新产品“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
首页> 经济频道> 财经眼 > 正文

邮储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新产品“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

来源:光明网2022-11-21 16:01

  11月1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京举行发布会,推出数字人民币新产品“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曲家文、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波、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辉出席发布会。

  今年3月,邮储银行推出了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在此基础上,邮储银行持续深入研究新市民客群特点,从新市民客群家庭金融服务需求出发,将数字人民币准账户硬钱包产品功能及优势赋能于传统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设计了基于卡式硬钱包的金融服务产品——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打造全新的数字人民币日常生活应用模式。这是邮储银行对于新市民“U+卡”服务的延伸,是对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措施的积极探索,也是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积极举措。

  我国新市民人口约有3亿人,而在新市民的背后,还有留守的家人。邮储银行将新市民的家人一同纳入新市民金融服务范围内,通过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软硬钱包可绑定并分离使用的特点,拉近新市民与家人之间的距离,并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计,缓解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等问题。

  具体而言,新市民客户可将自己名下的数字人民币软钱包与“U+卡”进行绑定,日常通过数字人民币App或邮储银行手机银行App操作使用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其家人则使用与软钱包绑定的卡式硬钱包来完成日常消费支付,且亲情暖心钱包持有人可实现在手机没电或无网络等特殊情况下进行支付。同时,新市民客户还可远程管理家人持有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及时了解和满足家人所需,为硬钱包实时充值。

  发布会上,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与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签署了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相关合作协议。

  围绕更好地推广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以及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曲家文在发布会致辞中提出三点展望:

  一是以人为本,以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自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邮储银行凭借网点下沉优势,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示范村镇,深入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了乡村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此次发布新市民亲情暖心钱包是邮储银行连通城乡数字人民币金融服务的重要一步,后续邮储银行将以满足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为起点,逐步满足更广泛用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包容创新,持续优化升级普惠金融服务。邮储银行将坚持创新驱动,致力于构建数字人民币业务开放生态,坚持“有温度、无障碍和包容性”的理念,持续强化硬钱包功能实用性,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优化升级。

  三是携手前行,持续深化多方联动协同。邮储银行数字人民币业务发展成果,离不开各家合作伙伴的支持。未来,邮储银行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深化合作、携手前行,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智能的优势,拓宽金融服务半径,共同助推构建开放包容的普惠金融体系。

  作为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之一,邮储银行始终认真落实人民银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城乡、守正创新、安全合规,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研发工作。未来,邮储银行将继续秉承“普惠城乡,让金融服务没有距离”的使命,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以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己任,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实践,为数字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为数字中国建设增添新动能。(杨帆)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国冰雕高手“冰城”秀技

  • 古老八廓街邂逅传统藏装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