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头雁引领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寿寿险发展韧性彰显
首页> 经济频道> 财经眼 > 正文

头雁引领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寿寿险发展韧性彰显

来源:光明网2022-12-29 16:09

  2022年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迎难而上,稳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里,公司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坚持服务“国之大者”不动摇,积极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服务“六稳”“六保”,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国寿智慧、国寿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国有保险企业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服务国家大局,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这一年,我们戮力同心,奋楫笃行。”稳中有进,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减。面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冠疫情持续冲击,行业格局加速重塑,公司上下沉着应对,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下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方略,确立了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为民”核心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积极推进“数字化、综合化、专业化、市场化”四个领域改革,构建“产品服务、营销体系、生态平台、资金运用、风险防控”五大核心竞争优势,为公司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奋进新征程,持续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和强大的奋进力量。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541.05亿元。新单保费为1713.38亿元,同比增长6.3%。首年期交保费为913.70亿元,同比保持平稳,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386.94亿元,同比增长4.9%。短期险保费为670.66亿元。续期保费为3827.67亿元。公司总销售人力 78.3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72万人。业务发展稳中有进,规模价值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这一年,我们革故鼎新,稳健经营。”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永远在路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改革与创新融入发展血脉。公司深入实施“鼎新工程”改革,构建起一套敏捷、精简、高效、活力的经营型、战斗型组织体系,并持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公司运行机制,各领域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一年,我们矢志不渝,守护美好。” 以提高社会公众抗风险能力、增强社会发展韧性为己任,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大力发展重疾险,加快拓展健康保险,引领行业回归保险本源。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公司深度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公司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5亿人,减轻城乡居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公司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58个,覆盖2700多万人,为不同程度的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护理等提供了服务和资金保障。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快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全国试点扩面,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尤其是新业态人士,为满足更广泛人群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了新选择。公司还积极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成为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保险机构,并率先实现36家省级分公司个人养老金产品出单,覆盖所有先行地区。公司累计落地100多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覆盖2000万多人。不断丰富新业态、新市民保险服务,面向新市民销售保险产品累计12款。针对癌症患者用药贵的难题,推出专属特药险产品。

  “这一年,我们真情服务,收获好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直击客户的“急难愁盼”,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丰富服务举措,开拓服务生态,倾力打造“简捷、品质、温暖”的服务品牌,让客户畅享如沐春风般的体验。在保险服务的便捷触达上,除了寿险APP、柜面渠道,客户还可以通过微信、网站、95519联络中心、销售人员、销售网点等触点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保险服务,为客户提供“线上渠道多、线下渠道全”的融合互补服务通道,快捷、贴心的保险服务赢得客户广泛好评。截至2022年11月末,为客户提供通知服务28亿次,寿险APP注册用户数1.28亿人,平均月活人数达876万,从上线初期年服务人次仅百万,到如今年服务近3亿人次;“空中客服”为客户提供近50万人次服务,空客接通率92%;寿险APP“尊老模式”近280万客户使用超1860万次;95519服务专线为61.24万人次老年客户提供了接通率98.04%的便捷、暖心的优先接入服务。理赔服务方面,持续打造“快捷、温暖”的理赔品牌。衔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明细数据动态化调整。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公司理赔平均时效0.43天,获赔率达99.64%。各类便民赔付深受欢迎,“理赔直付”服务客户745万人次,“重疾一日赔”赔付金额近84亿元,为超11.6万名有困难客户提供“上门赔”服务。

  “这一年,我们务实创新,科技赋能。” 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加速科技创新,全方位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深化科技业务融合,以数字驱动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全新自主掌控的分布式开放云架构筑牢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基础,存储空间利用率提高3倍,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连续两年行业领先,持续领跑保险科技创新发展。智能应用深化拓展,运用AI技术构建“数字员工”,人机协同取得突破,“智能核保”“智能在线客服” “智能语音服务”等各类智能机器人,日均为客户提供服务27万次。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达标5级,成为全国第四家获评最高等级的单位,数据规范化水平树行业标杆。数字连接开放延伸,以多样化场景为驱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协同能力,对内高效协作,对外打造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社交生态圈,截至2022年12月20日,累计接入各类生态应用千余个,与各类合作机构开展服务与活动超40万项,服务广泛延伸至线上线下、企业内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数字化服务。

  “这一年,我们优化机制,稳健投资。”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恪守寿险公司投资规律,积极践行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理念,持续优化适合长期资金投资要求的投资管理体系,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强化大类资产配置统筹管理和基于不同负债特征的账户管理,提升投资风险管理和投资运营支持能力,投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投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牢记“国之大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不断优化区域和行业投资布局。聚焦重点投资领域,把握投资机会,加快发展绿色投资,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社会民生领域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2年11月末,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过3.5万亿元。

  “这一年,我们践行ESG,绿色发展。”贯彻绿色发展战略,助推绿色金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立足长远,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负责任寿险公司”的ESG战略目标,系统规划ESG治理工作,搭建完善ESG风险管理体系。将“保障环境健康友好,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环境目标植入发展理念,从绿色销售、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运营、绿色办公及绿色生活等方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加大绿色产业企业客户拓展力度,不断拓宽保险保障范围,丰富保险保障责任;践行ESG投资理念,深挖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截至2022年11月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过4000亿元。持续推进全链路绿色运营,截至2022年12月20日,通知服务无纸化率同比增长39.02个百分点,纸质信函每年减少3499万封,保全线上化服务折算节约纸张1238吨,个人长险业务基本实现无纸化投保全覆盖,保持行业领先。

  “这一年,我们投身公益,奉献社会。”致力公益慈善,践行责任担当。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保险保障,关注青少年成长,以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截至2022年12月20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捐赠总保额约5000亿元的保险保障;通过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向上海和吉林捐赠70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持续开展“生命绿茵”健康帮扶项目,为低收入家庭或因病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疾病医疗救助,截至2022年12月20日,为近30万名儿童提供约40亿元保险保障;大力扶持乡村儿童美育,持续开展“艺术回山”公益项目,惠及十余省、数十所乡村小学。

  “这一年,我们守护安全,行稳致远。”聚焦防控金融风险,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公司风险防控水平。坚持推进风险治理线上化、智能化,持续加大对智能风控的投入,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实现风控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防控,服务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偿二代”为准绳,构建起风险管理五级组织架构和三道防线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历年行业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以及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价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均名列行业前茅,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截至2022年末,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18个季度保持A类。

  2023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广泛客户携手同行,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状态倾情守护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杨帆)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京开展

  • 2024新疆热雪节暨第八届赛里木湖冰雪旅游季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