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三月春风吹拂而过,河北省顺平县“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漫山的苹果树整齐划一,还配有各种温度湿度检测仪器,科技感十足。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贫瘠的荒山。
“公司以‘红富士苹果’及果品深加工为主,成立之初,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经过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顺平)苹果产业创新试验站的科学指导,我们真正实现了‘手把手地把技术送到农民手里,用科学技术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顺平县顺安绿生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焦金同介绍,企业现在已经走出一条“基地+加工+品牌,线上+线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林果已达3500多亩,产量达550吨,产值达600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低投资绿色环保、高产值高收入目标。
顺安绿生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驿站的技术引领,而人才则是创新驿站发展的源动力。为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依托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顺农园区筹集资金650万元,实施“山地果园管道式输配施药项目”、“1300亩果园绿肥沃土提质增效项目”等4个项目,通过实施项目,让专业人才发挥才干,取得专业成就,事业上开创一番天地,扎根顺平农业。
农业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7年,保定市勇于担当、先行先试,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打造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目前,农业创新驿站的做法迅速在全省推广复制,为我省脱贫攻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做出突出贡献,为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为加快驿站建设,打造现代农业高地,保定市出台实施意见、资金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指引性、支持性文件,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驿站建设,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配等方式深入脱贫地区开展创业和服务,在脱贫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
整合力量,创新模式。构建“465”服务模式:即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农民“四方联手”,以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拿出一笔专项经费、明确一个承接平台、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建设一个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人才的“六个一”模式,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五链合一”。
引进技术,提档升级。驿站引进了很多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孕育出“农业4.0”高度智能化管理模式,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率先在驿站转化落地,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有效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驿站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17项,申请专利55个,“新三品”农产品达到77个、注册商标86个。
辐射带动,增收脱贫。贫困地区通过创建驿站,实施特色产业扶贫,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创新之路,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途径。驿站涵盖蔬菜、果品、粮食、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盆景、食品加工、文创农旅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覆盖8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市约14万户30万人通过驿站辐射带动实现了脱贫致富。涞源县猪苓、柴鸡等2个驿站,辐射带动近50个贫困村、4000多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阜平县嘉鑫食用菌驿站辐射带动全县8个乡镇、15个园区、1327个大棚,1.6万户农民从中受益,每户纯收益2.5万元。
目前,“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已经成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的大平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的大学校、创制名优产品品牌的催化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农业创新驿站数量达到1000个,其中省级财政拨款支持的驿站271家,聚焦我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涵盖粮食蔬菜、果品等36个特色农产品;创建区域涉及全省11个设区市、辛集市、定州市和雄安新区,实现了省域内的全覆盖,发展势头良好。(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