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5月13日,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主办。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以“转型中国的三农问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刘守英表示,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转型的主线。就农业问题来说,我国现代农业转型特征明显,农业占GDP份额和就业比例都快速下降,但总体竞争力不够;农业要素发生明显变化,但要素结构整体失衡;农业人力资本数量下降,而劳动力成本却增长。土地再配置成本高,土地现代要素投入粗放特征明显,利用效率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机械使用不经济,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实际需求。
其次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问题已不是过去乡土中国的农民问题,而是农二代入城后带来了农民的代际革命。农民群体内部分化不断加剧,农二代希望更好地融入城市,表现为较强的“入城不入村”倾向,由此产生了三代农民问题:一代落在哪里?二代如何落城?三代在哪里构筑未来?
再次是村庄问题。大历史转型下,乡村出现了系统性功能失衡。没有解决好“人落在哪里”问题,人地不分离,人地关系无法得到较大的调整,但是农业生产要素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人口持续外流,空心村问题显著。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4%。刘守英指出,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是一个百年的任务。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规程中,我们必须解决前面提到的中国乡村的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独特性的同时,推动以要素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革命。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就业份额与农业产值份额同比例下降;二要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率;三要推进“一县一业”的农业产业革命;四要提高农产品与乡村经济活动的复杂度;五要不断提高农业回报率;六要明确乡村空间的发展定位。
“乡村应是与城市平等的发展空间。”刘守英表示,要改变乡村服务城市、农业服务工业的传统定位,必须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把我国建成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