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来源:光明网2023-08-03 16:16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金昱希)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近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印发,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涉及汽车、住房、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引发舆论普遍关注。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回应:“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居民消费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关键环节”。同时指出,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还存在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等现象,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特色文创产品吸引观展人员拍照留念。(朱海鹏摄/光明图片)     

  稳定大宗消费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家电走在前列

  为提振大宗消费,《措施》明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畅通二手车市场流通、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等具体措施。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在提振大宗消费方面,要重点聚焦汽车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成为汽车产销情况中最大的亮点。从产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8.3%,将近三成,比2022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从保有量来看,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2月7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王旺旺摄/光明图片)  

  另外一个大宗是家居。家电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家电行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45亿元,同比增长7.1%。智能家电是家用电器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当前的消费热点。《措施》明确提出,要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居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近年来,智能家居进一步从单品走向了套系和全屋智能,海尔创立全屋智能场景品牌“三翼鸟”、美的推出“美的美家”的全屋智能产品体系、格力发布以语音空调为核心的全屋智能产品图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从智能家电到智能家居的战略转型,体现了家电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新趋势。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4月10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厅内,观众在体验睡眠机。(苏弼坤摄/光明图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也表示,工信部将在推动智能家电产品升级和附加值提升方面,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促进融通发展;强化数字赋能转型;三是加强数据挖掘,促进产业开放发展、良性互动。  

  扩大服务消费 餐饮消费增速最为亮眼

  服务业是今年消费恢复的一大亮点。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性服务性消费呈现良好恢复态势。徐兴锋表示,“今年上半年,餐饮在所有品类消费之中是增速最为亮眼的,高达21.4%。”为继续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措施》提出支持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优化餐饮场所延长经营时间规定、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等举措。  

  7月12日,“2023全国暑期消费季暨不夜重庆生活节”在重庆启动。作为商务部“2023消费提振年”的6大主题活动之一,全国暑期消费季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同时,商务部组织各地举办了北京“夜京城”、江苏“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浙江“暑期来消费”、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点活动。依托这些活动,夜市遍地开花,从地摊最常见的铁板鱿鱼、臭豆腐,到当下流行的网红泰式奶茶、限定文创雪糕,人间烟火气助燃消费活力。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7月20日,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新疆哈密市开幕。图为哈密瓜节瓜王争霸赛上工作人员向评委展示参赛哈密瓜。(赵冰摄/光明图片)  

  有关企业也推出了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活动。西贝举办第二届暑假儿童美食节,与孩子们一起热闹过暑假。家长和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不仅能了解独特的美食文化,还能品鉴新上市的专业儿童餐,享受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美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近5年间,西贝的儿童亲子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0万余场,80余万组家庭报名参与,深受家庭顾客喜爱。”

  预制菜方面,今年5月,盒马召开预制菜战略升级发布会,牵头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力,推动小家电企业入场,增加预制菜新的应用场景。“预制菜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问题,离不开高校、企业以及与管理机构的紧密协同。只有全行业通力协作,才能真正的推动预制菜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江南大学教授程力表示。

  拓展新型消费 聚焦新特点、新趋势、新场景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生活中,人们常常有绿色、智能、品质、品位、个性、体验等新需求,徐兴锋表示,“我们将聚焦这些新特点、新趋势、新场景,进一步支持绿色智能产品消费,把老百姓所喜欢的消费热点培育得更好,增添消费动能。”

  新特点、新趋势催生消费新场景。当下,许多数字消费场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常态,如即时零售、策展型零售、直播电商等,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不再少见。在合肥银泰中心,美妆等品类支持在指定时段提供定时达服务,商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顾客在线上下单,商场将在2小时内配送到指定位置,线上线下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了购物体验。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赋能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场景,及新奇的消费体验。在数字文化消费领域,消费者不仅能够在线上享受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创新模式,还能够在线下造访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数字公园、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等,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7月14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启幕。图为机器人与昆曲演员同台表演。(张锋摄/光明图片)  

  随着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渐入人心,绿色消费也蓬勃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绿色消费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绿色家居产品等热度攀升,成为消费市场热点。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发展新型消费是顺应国内消费市场发展。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和智能化服务,新型消费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市场多元化、体验式、复合型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新型消费可以促进供需良性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激发国内供给创新。

紧扣大宗、服务、新型消费 一揽子措施升腾市场“烟火气”  

  2023年6月16日,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工作人员向观众在介绍产品。(光明网实习记者 李毅成摄/光明图片)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再次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李春临表示,《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力求长短兼顾、务实有效。“一揽子措施将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举行

  • 习近平考察澳门科技大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2024-12-16 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2024-12-16 09:54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12-16 09:52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12-16 09:51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2024-12-16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