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政策直达快享 企业轻装前行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政策直达快享 企业轻装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28 09:45

顾客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选购糕点。

曹思源摄 数据来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团队为安达智慧展馆云平台拍摄科普视频。王嫣然摄

近年来,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农业生产带来资金支持,促进生产提质增效。图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竹楼村,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刘醉红摄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今年以来,一项项惠企利民政策接连出台。为了让好政策精准快速直达企业,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出实招硬招。

  “政策找人”持续升级,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免申即享”,企业获得感体现在哪些方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还有哪些新举措?记者进行了采访。

  聚焦惠企便民,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政策找人”

  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精美的环境装修、特色“九宫格”糕点盒让人眼前一亮。老字号拥抱国潮热,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无论是政策指引、业务指导,还是网络实操、风险提示,税务部门的服务切实帮助我们解决了创新发展路上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应对市场挑战的信心。”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华说。

  今年3月,国家发布延续优化原有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收优惠政策。“看到好消息,我正准备上网查文件和解读材料,就收到了电子税务局企业端的政策推送。”北京稻香村财务部门负责人蒋英子说,“我们企业有安置残疾人就业,税务局推送的政策与我们的情况正好匹配,条款罗列得十分清楚详细,不用我再费时费力找文件了。”

  河南省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肖永利也收到了符合他们企业需求的政策推送:“今年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7月申报期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刚开始我们对这项政策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申报。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联系我们进行宣传辅导,让公司顺利享受到322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我们积极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画像’,按政策类别全面梳理辖区内符合各项政策条件的企业,建立相应清册,通过筛查确认,进行点对点政策推送,确保适用政策企业全覆盖。”国家税务总局许昌市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刘振泽说,当税务人员筛选出包括恒利来公司等上半年有研发费用产生的企业名单后,便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到企业。今年7月,许昌市共有217户企业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

  “办税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用担心,有‘在线导办’。”前段时间,北京稻香村财务人员罗丹在电子税务局办理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申报,但是关于计算表的问题一直填报不成功,她通过“在线导办”寻求帮助。“这个功能就像一对一‘在线客服’一样,能手把手教我操作,顺利办好业务。”罗丹说。

  今年以来,税费优惠政策不断更新出台,如何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北京市税务部门依托分级分类标签体系,通过“定制e服务”功能推送个性化税费政策;河北省新乐市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建立起政策明、底册清、推送准、反馈快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跟踪问效机制;浙江省宁波市税务部门围绕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涉税风险提示提醒等38项指标,定期为民营企业开展涉税“智能体检”、出具“体检报告”……各地税务部门着力优化税费服务,让企业既能体验到办税缴费的便利,又能充分高效地享受税费红利。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第五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8条新举措,明确完善税费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制定并试行《税费政策精准推送工作规范》,更好实现“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直达快享。

  “不断优化完善‘政策找人’机制,有利于不折不扣、扎实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体现了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婷婷认为,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对政策了解碎片化、优惠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通过税务部门“一对一”辅导、“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能让广大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及时知晓并享受政策,确保政策享受“零延误”“零折扣”,增添企业发展信心。

  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免申即享”,资金“红包”精准直达

  “兑现很快!除了上市补贴外,重大科技项目奖励、产业项目建设补贴等,只要符合平台兑现要求,都能第一时间到账。”前不久,芜湖三联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账上自动收到一笔400万元的上市财政奖励,公司财务总监杨成说,“一个部门都不用跑,无需准备申请材料,我们只需提供准确的公司银行账号等信息,通过‘免申即享’平台,财政奖补资金就能直达企业账户。”

  今年,以整合各类惠企服务渠道的“皖企通”为链接点,安徽省上线“免申即享”平台,将过去的“企业申请、部门受理、部门审核、预警比对、财政复核、部门兑现”6个步骤,优化为“意愿确认、部门兑现”2个环节。截至目前,全省802项惠企政策通过平台实现“免申即享”,涉及资金45.3亿元、项目17039个,惠及企业12399家。

  “企业一个端口登录,就能走完惠企政策资金申报全流程;只需一键确认享受政策,涉企系统就会完成审核。”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王旭介绍,主管部门获取“皖企通”推送的涉企项目信息后,在涉企系统进行企业严重失信、重大税收违法等预警筛查,将审核通过的项目提交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复核通过后的涉企项目形成惠企项目清单,自动推送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兑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对惠企政策、受惠企业和资金等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各项惠企政策兑现和效益情况。

  申报流程简化、资金获取更快,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中。

  “今年上半年我们‘免申请’享受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261.99万元,减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65.5万元。”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的正代(广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切削机床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让公司财务负责人何会姣感触很深,“无需申请就能享受政策红利,我们能将更多时间和资金用于研发创新了。”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是让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在享受税费优惠时,无需申请、无需提交材料,实现全程零材料、零跑动。”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清新区税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持续深化“以数治税”,发挥大数据作用,精准定位符合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并通过“税务小新”等线上平台开展答疑解惑,帮助纳税人缴费人及时了解相关税费政策,为企业发展减负赋能。

  “我们把纳入‘免申即享’的惠企政策,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以财政资金的整合推动政策不断完善。对于涉企补贴资金,会及时将资金兑现情况的政策文件及企业名单在官网进行公示,加大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王旭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厅将聚焦加强“免申即享”全流程管理,一方面积极配合做好新出台惠企政策的前置审查,确保“能免尽免”,另一方面推动更多惠企主管部门的政策服务平台接入“皖企通”,让更多政策资金“一网尽览”“一网通办”“一键送达”。

  “近年来,中央创新性地建立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现财政管理与效益的双提升。资金‘红包’精准直达、‘免申即享’,有助于避免出现企业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被动放弃’、因不熟悉申请程序或怕申请麻烦而‘主动放弃’等情况,促进各项惠企政策红利更全面地落到实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今后不断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使政府用于扶持民营企业的财政资金能够及时充分地发挥作用,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以数据赋能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仅用3天时间100万元贷款就位,一解公司燃眉之急。”山东庆泰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同峰说。

  “政府给予担保费补贴,财政部门联合银行、担保公司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缩短贷款时间,减轻‘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压力,让企业真切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山东省庆云县财政局局长张军介绍,去年以来,庆云县通过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帮助全县467家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43727万元,为全县329名返乡创业人员的637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87万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区域协作,以数据赋能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多个部门的政策,一个平台就能找到。一网通办既高效又便捷,不仅省了跑腿时间,进度也能实时看见。”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郑雪芹告诉记者,“以前面对海量政策数据,企业在申报奖补时常常焦头烂额,现在通过‘包河经济大脑’,相关惠企政策及时送达。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到账340多万元区级政策奖补资金。”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立足区域经济分析监测、企业综合服务,打造了“包河经济大脑”,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汇聚”、区级政策“一站式审批”。“平台建有法人信息库、惠企政策库、产业地理信息库三大基础数据库,汇聚企业纳税、政策兑现、经营指标等七大类18个子类数据,从产业方向、奖补方式、荣誉资质等维度对政策条款进行标签化处理。”包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江宜介绍,目前平台已兑现区级政策1985件,涉及资金2.8亿元。

  在上海,不用出门就能完成江苏省的税务登记;在四川成都,可以办理企业在重庆业务的税款预缴申报;在河北,线上即可办好北京企业搬迁的涉税手续……税务部门持续推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促进办税缴费服务提质增效。今年,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推进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业务,“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新举措优化中小企业跨省迁移办理流程,有利于进一步便利税费办理,持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要让已出台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生效,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让广大民营企业了解熟悉政策精神,及时吃下‘定心丸’,全力以赴抓好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许光建说。

  “相关部门要继续主动靠前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依托政府一体化办公平台和网格化运行平台等,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做好服务跟踪,变‘告知式’为‘互动式’服务,形成服务闭环。”王婷婷建议,当前,系列税费政策密集出台,惠及多类纳税人缴费人主体,财税部门要积极采取全流程闭环服务快速解决用户实际问题,让政策的传达与执行更有温度,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王观 游仪)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