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4 09:33

  上海联影医疗科研团队12年来自主研发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

研发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关键部件的装配工作。方敏 戴亦摄影报道

研发人员在做医疗设备出厂前的调试。方敏 戴亦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12年来,联影医疗通过持续攻关、不懈努力,自主研发出一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助力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当下,联影医疗正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蓬勃发展的产业大潮中,继续勇闯新路。

  

  长期以来,由于制造医疗影像设备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国内大多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长期依赖进口。2011年,一家名为联影医疗的中国企业,成为行业探索者。

  近年来,联影医疗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并且输出至美国、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困难也要上,别人花1小时,我们花10小时”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本身就是磁共振领域的专家。1998年,他创办磁共振公司迈迪特,并率团队研发制造出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部分零部件,外方要价越来越高。可如果不买,我们就要停产。”薛敏发现,当时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中,80%的CT(计算机层析成像)、90%的MR(磁共振)、100%的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产品均为外资品牌。而且,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薛敏想。2011年3月,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布局CT、MR等七大高端医疗设备产品线,薛敏时任首席顾问。

  许多人给薛敏建议:“企业初创,最好先从中低端设备做起,可先专攻一条线。”但薛敏说:“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不全线发力,不足以撼动行业固有的格局;没有自主研发,不足以打造差异化品牌。”

  当年研发CT引导的直线加速器时,曾有同行劝现任联影医疗放疗事业部研发总监的王理:“不要碰,那是个无底洞,我们花了10年也没取得大的成果。”

  王理说:“我们偏不信邪,有困难也要上,别人花1小时,我们花10小时。”他和同事们一起,一页页查文献、一次次寻找技术突破点。

  2014年12月31日,虽然是跨年夜,但所有人都在做实验。正忙时,突然停电了。“所有人都没走,大家都沉浸在工作中。”王理说,后来有人买来蜡烛,大家伴着烛光,忙到凌晨。

  2017年7月9日,由联影医疗研发的CT引导的直线加速器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临床试验成功。

  未知的航程,总与旋涡、激流相伴。2012年,现任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研发副总裁的曹彬着手研发梯度功率放大器。这是磁共振系统中研发难度最高的关键部件之一。梯度功率放大器是一个高电压、大电流部件,如果实验出问题,随时可能引发触电、平台失控或爆炸起火。

  研发中,曹彬需要验证所有参数,但要把平台功率推到满功率输出,就有可能发生危险。穿着专业的防护装备,曹彬毅然按下了满功率输出的按钮……

  一轮轮改版、评审、测试……曹彬和研发人员住在公司旁边的宿舍里,每天忙到凌晨。回到宿舍,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又准时回到实验室。

  辛苦没有白费。2017年8月,联影医疗磁共振实验室内,我国自主研发且实现产品化的大功率梯度放大器诞生。4年后,联影医疗又研发出3.5兆瓦的梯度功率放大器,其核心功率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联影医疗已构建了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布局。同时,实现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90余款产品,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领先。

  “前瞻创新,是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行业后来者,联影为何能实现“创新引领”?

  “对于联影来说,前瞻创新,是安身立命之本。”薛敏解释,“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开发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另一条腿’是针对行业未来5—8年的技术做前瞻研究和布局。”

  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探测器模块,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副总裁安少辉感慨:“10年前,我根本不敢想它可以做到这么小,根本不敢想分子影像设备时间分辨率能提升到200皮秒以内。”时间分辨率按皮秒计算。1皮秒,为1万亿分之一秒。2016年,同类产品还处于300—400皮秒量级。

  “理论上看,PET—CT的飞行时间精度还能优化,我们可以试一试。”薛敏认为。

  小于200皮秒,是产品性能跨越的关键指标。每提升1皮秒,研发难度就会几何级增加。放眼全球,当时还没有企业能做到200皮秒以内。

  研发中,从芯片的晶体到加工尺寸,再到设计结构,安少辉等一批联影医疗与联影微电子的科研人员不断尝试,不断攻关。

  分子影像团队等其他部门的人也赶来助力。董筠,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资深专家工程师,他与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算法,可以高效算准海量数据。

  2023年2月,联影医疗发布新一代PET—CT,首次将分子影像设备时间分辨率提升到200皮秒以内。

  锚定前瞻创新,不断超越、领跑,这样的故事在联影接连发生。如今,联影医疗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业界首款“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 uPMR 790、超高端CT天河640、智能数字PET—CT等一批高端设备,已经进驻全球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

  “只有领跑,别人才能看到你。”联影的科研团队感慨。当前,联影集团已有超过1万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6%。

  “有此成绩,得益于产学研医密切合作”

  联影医疗总部坐落在上海嘉定工业区的产业创新园内。“上海营商环境好,创新资源丰富,研发人员可以‘埋头研发无忧愁’。”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说,“联影医疗有此成绩,得益于产学研医密切合作。”

  “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一项目由联影医疗牵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完成。

  2021年11月,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说:“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与企业无缝对接,一起不断调整设备,优化设备整体性能,唯有协同创新才能实现超越。”

  “忘不了的,还有一大批医院和专家不计回报,给予我们全力的帮助。”联影放疗事业部应用物理部高级经理周婧劼说。

  为了研发出一站式放疗设备,大幅提升放疗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带头人章真与联影科研人员携手,加班加点讨论、验证与临床测试,最终共同完成了这项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科研我们在行,但临床还得靠章真主任及团队大力推进。”周婧劼说。

  “得益于国家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我们的设备生产无忧;得益于医院助力,我们的研发不缺平台;得益于学校培育人才,我们的科研力量源源不断……10多年来,各行业给予我们帮助的案例讲不完。”联影医疗放疗事业部副总裁章卫说。

  如今,联影医疗装机覆盖31个省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用上国货,价格不再像以往那样高昂,医疗费用也下降了。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下,联影正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蓬勃发展的产业大潮中,继续勇闯新路!”薛敏说。(本报记者 谢卫群 方敏)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