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来源:光明网2023-09-26 14:54

  光明网讯(刘晗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山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7%。新动能、新优势的不断增强,也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按下“加速键”。

  “生产终端产品的工厂很多,但专门研发生产设备的企业很少。”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助理任日华指着一排排的机器产品:“我们生产的机器一台能抵一条生产线。”

  据了解,华滋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打破模切市场瓶颈,在模切机赛道市场占有率超过60%,已形成设备、技术、配套、服务等一体化系统产业链。从最初行业的“车库工厂”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见证并引领着潍坊市机器生产行业的革新与发展。

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车间内排列整齐的生产机器 刘晗旭 摄

  做到极致

  用技术“赢”领国内外市场

  走进华滋机器生产车间,一台台精密设备熠熠闪光、干净整齐地排列在工作台上。机械臂在其中穿梭不停,工人师傅们也正加紧赶制机器生产订单。行业特殊性决定公司拥有较高客户黏性,产品质量认证拓宽国内外市场。“企业目前海外订单比较多,尤其集中在德国、美国等市场。”山东华滋生产总监赵聪介绍。

  “一个技术公司,一定要把技术做到极致。”是山东华滋董事长宋光辉一以贯之的座右铭。创新从未止步,公司研发的多工位圆刀模切机项目突破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实现了异步贴合功能,此技术还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工厂内作业的机器 刘晗旭 摄

  在程序创新上也通过几十次尝试与实验,华滋将伺服电机系统应用到圆刀模切机领域,解决了国产设备精度不够,反馈时效低等问题,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更为下游厂商节省几百万成本。

  “多赛道”发展

  力争全行业内“多点开花”

  在定制化设备方面,山东华滋也走到了行业前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系列膜片、新能源电子等领域。“跟手机相关的产品,有70%至80%是我们公司的机器进行生产的,比如手机内有防尘、防水、散热功能的镜头贴。”赵聪在车间介绍道,“在中国,每10部手机里就有7部用的是我们圆刀机做的模切件。”

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华滋车间 主办方供图

  一把圆刀“闯”天下。近几年,为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华滋加大了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力度。2022年华滋实现产值近3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0亿元。

  从“单赛道”向“多赛道”跨越,华滋向着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纵深发展,在全行业内“多点开花”,逐步成为圆刀模切细分产业领域里的全球服务商。

  激活引擎

  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引进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山东华滋自主培养技术型人才35人,并与国内外从事圆刀模切产品研究开发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建立起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

专精特新看中国|“机器如何生产机器” 看模切机“独步全球”

华滋车间 工人师傅在调试设备 主办方供图

  除了培养人才,企业还得有“造血”功能和平台才能有效研发。“我们每年对设备研发的费用占我们每年收入的10%以上,这是我们在行业内可以得到技术创新、领先的主要原因。” 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赵长喜介绍道。

  目前,华滋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平台和7个市级科技平台,有力支撑了模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让山东华滋近几年的产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0亿元,所属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下一阶段,我们要把上游下游产业链全部打通,深耕国际市场。”各公司董事长首席助理任日华说道。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山南萨热路跨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