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近期,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陆续上调对中国2023年GDP增速的预测。
9月17日,高盛最新宏观研报预测,在库存周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稳步回升三个驱动因素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从二季度的3.2%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5%,全年预计增长5.4%。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和澳新银行双双将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最新增长预测分别为5%和5.1%。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从当前全球经济走势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看:CPI同比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工业增加值增长4.5%,同比增幅高于前三个月;制造业PMI边际回暖……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均出现积极变化,共同勾画出中国经济向好的路线图。
此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持续集聚成长,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我国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储备工具,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等,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各部门也加大宏观政策落实力度,推动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比如,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上调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举措,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最大助力。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考虑到8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以及政策支持的逐步传导,包括近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速可能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他上调了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9月26日发布的报告。报告表示,9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上修后的108.7降至103,低于经济学家105.5的预估中值。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展望的预期指标跌至73.7,创5月份以来最低,反映出消费者对利率上升和政治环境的担忧。
同时,古根海姆投资公司(Guggenheim Investments)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借贷成本急剧上升和经济不确定性,截至8月底,今年已有超过450家美国企业申请破产保护,超过了过去两年的年度总数,可能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政治角力,美国或将在9月30日面临联邦政府的破坏性停摆,这或将导致多项关键数据推迟发布,其中包括对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至关重要的就业和通胀报告。路透社报道指出,这将导致美联储的决策者、投资者、企业和普通美国人在做出关键决策时“一无所知”。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监制:赵刚
文案/AI训练师: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