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建“一带一路”:全球绿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全球绿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来源:光明网2023-10-23 13:26

  共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的事实,越来越的国家和人民深刻认识到,发展应当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长期行为,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而竭泽而渔。新时代的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全球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绿色发展呼唤合作共赢新机制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理念更新,更是涉及能源、材料、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变。同时,绿色发展不仅仅是解决能源生产、交通运输、终端减排等一些技术性问题就能实现的,还涉及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乃至涉及广大民众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许许多多的方面,是一个涉及全人类、全球性的深刻革命。这样艰巨的事业,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完成,特别需要全球性通力协作与沟通交流,让世界各国都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共同参与。因此,绿色发展需要一个新的国际合作机制,这个新机制必须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基础,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适应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共同意愿,强调各国间互利互通,强调开放合作,强调和谐包容,强调市场主导,强调互利共赢,摒弃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等差异对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了各国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以行动和事实证明了自己是服务于各国促进绿色发展需要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将更有力地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强大推动力

  “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绿色发展凝聚共识。“一带一路”的共建国家中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的孜孜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使这些国家和人民都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的限制,很多发展中国家仍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投资绿色产业心存疑虑,仍有重发展速度轻绿色效率的现实倾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用行动说明,绿色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共同使命,在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等各方面,全球各国都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全球变化等绿色发展重大问题上,只有最大限度地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互相配合,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绿色发展增强信心。“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建国家可以更直观地全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成就。中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经历过资源代价与污染代价都巨大的“高代价的高增长”阶段,也饱尝了为此付出的自然环境代价。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走上了绿色发展道路,兼顾了“生态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两大主题,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证明:想实现现代化,通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方法不是只有“先发展后治理”这一种,协调发展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这极大增强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行绿色发展的信心。

  “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实现绿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相当多的投入。人才、资金、技术等都是进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挡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前的拦路虎。为推进绿色发展,中国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开启绿色发展大门的多种帮助。在人才方面,中国每年向共建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推进“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及“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等,持续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培养大量人才。在技术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绿色能源中,中国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本与煤电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绿色交通方面,中国的电气化铁路、新能源汽车都在世界很多国家顺利落地生根,为各国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在其他方面如绿色基建、绿色金融等方面,中国都与共建国家和有关方面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在绿色基建方面,中资企业在他国开展建设项目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中。在雅万高铁建设、瓜达尔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项目的建设中,首先针对当地野生动植物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逐一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如开辟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加装野生动物防护网、控制施工灯光噪音等。

  在绿色能源方面,世界上70%的光伏板来自中国。“一带一路”国家丰富的光能资源可以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得到充分利用。世界在建的最大单体电站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匈牙利最大的光伏项目之一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等都是“一带一路”共建取得的硕果。除直接兴建光伏电站外,共建国家的光伏产业也通过“一带一路”共建得到扶持,如金晶马来西亚公司等目前已稳定高效投产,带动当地光伏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光伏,风电也通过“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贡献清洁能源,包括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风电项目、希腊色雷斯风电项目等。

  在绿色交通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一带一路”国家持续热销,促进当地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既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使用,实现节能减排,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

  在绿色金融方面,“一带一路”绿色贷款数量不断提高。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利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许多国家推动了绿色发展。如赞比亚政府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下,成功在全部10个省内建设1583个太阳能磨坊厂,推动当地粮食价格下降超过30%,提供了近5000个长期稳定就业岗位。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一带一路”机制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共建国家的绿色发展,为全人类打造美好和谐的绿色未来。(王明天 薛永基;作者王明天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薛永基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庆祝成立40周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