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冬枣长成大产业:山西临猗推动种植业优化升级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小冬枣长成大产业:山西临猗推动种植业优化升级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23 09:35

  走进山西省临猗县庙上乡张庄村,能看到排列整齐的冬枣大棚。不出几十米,便有一处冬枣储存销售点。三轮车、货车进进出出,一派忙碌景象……

  “张庄村种冬枣已有20多年,村民靠种冬枣致了富。”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滕红革端来一盘冬枣,咬下一口,冬枣皮薄多汁,又脆又甜。“村里的冬枣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三次升级。”滕红革说。

  第一次升级——从露天种植到设施大棚,村民不再靠天吃饭。张庄村的土地是盐碱地,村民种过白菜,栽过苹果树,都失败了。听说盐碱地适合种冬枣,村里七八户先进户便去山东取经,滕红革就是其中之一。

  2000年,张庄村种下第一批冬枣树。头两年不会管理,树栽下不坐果,不少村民就把树砍了。滕红革不放弃,外出学栽培技术,终于在2005年见了收益,“当时种了8亩地,一亩挣了1万元。”

  2010年,临猗县大力发展大棚冬枣产业,张庄村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引进冬枣新品种。建大棚成本高,县里一亩补贴300元,村里第一年就建起了50亩大棚。大棚冬枣不仅成熟早,果色还好看,收益是露天冬枣的两三倍,村民一下子有了信心。

  第二次升级——从单打独斗到规模化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2006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滕红革成为负责人。这几年,更是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技术托管+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庄种植8000余亩枣树,慕名而来的客商越来越多。

  “以前冬枣交易大多在马路市场,既不够规范,也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滕红革介绍,2020年,村里建起集鲜枣贸易、筛选、包装、冷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如今,临猗县已有19个鲜枣交易市场,每年数以万计的客商前来采购,临猗冬枣出口十几个国家。

  第三次升级——从追求产量到打造品牌,临猗冬枣进入商超。张庄村冬枣不断传来好消息。先是“临猗冬枣”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接着村里合作社的冬枣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问题也随之出现:冬枣市场日渐饱和,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看到其他冬枣产地商超订单不断,滕红革着急:“村里没有品控体系,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经多方取经,今年采摘期到来之前,合作社花费200多万元,购入一台冬枣智能分选机。早上7点,合作社便热闹起来:冬枣顺着传送带进入分选机红外线检测仪,机器根据冬枣大小、重量、枣皮颜色等进行分类。

  “不仅能识别碰伤的果皮,霉斑也能检测出来。有了这台机器,一个小时能分选六七千斤。”滕红革说,“一家连锁超市已经与合作社达成供货协议,还有意向在这里建供货基地。以后,我们要发展订单模式。”

  行走在临猗,处处能感受到冬枣产业的活力。庙上乡探索农文旅融合,打造鲜枣特色小镇,枣业文化广场、民俗客栈等充满地方特色。临猗连续5年举办鲜枣文化节,“临猗冬枣”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如今,临猗鲜枣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冬枣面积18万亩,涉及9个乡镇70多个村,鲜枣年产量近6亿斤,总产值2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2%,成为当地农业第二大支柱产业。(本报记者 付明丽)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闽北发现大型黄腹角雉族群

  • 南京江北浦云路大桥“爱”意十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