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27 09:35

开通运营1个多月,印尼雅万高铁客流需求旺盛,深受民众青睐——

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

  雅万高铁一列动车组从爪哇省普瓦加达县一座大桥上驶过。

  在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乘务人员欢迎乘客和嘉宾。

  以上图片均为任卫云摄

  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全长142公里,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为印尼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绿色、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创造了温馨美好的旅行体验,客流需求旺盛,深受民众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1个月,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38.3万人次,单日旅客上座率最高达98.7%,客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雅万高铁在推动印尼进入“高铁时代”的同时,也载着印尼人民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家都对雅万高铁津津乐道”

  旅客熙熙攘攘、店铺生意繁忙,这是记者在雅万高铁起点站哈利姆车站的第一感受。记者注意到,相比1个月前,车站内的人流明显增多。站内自动售票处和人工窗口处,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或咨询。一些商铺前排起长队,生意应接不暇。印尼一家知名面包连锁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自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店里生意非常火爆,每天能接待五六百名顾客。

  看到记者采访,一对正在候车的中年男女满面笑容地走上前来。“听说你是来自中国的记者,我们想和你聊几句。”名叫里斯万托的男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二人一大早就从距离雅加达60公里的茂物赶到哈利姆车站,专程前来体验雅万高铁。“雅万高铁是在中国帮助下建成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我们非常感谢。”里斯万托说,雅加达到万隆的公路非常拥堵,过去从雅加达到万隆乘车需3个半小时,乘高铁最快只需要40多分钟,高铁给两地交通带来很大改善。

  据悉,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全线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14列。随着客流快速增长,负责运营雅万高铁的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加大运力供给。自11月1日起,日常线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增至28列,旅客席位由8000多个翻倍至1.6万多个;周末客流高峰期更是增至36列,进一步满足旅客需求。

  奥利薇娅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工作,该公司专为雅万高铁提供电子支付系统,她深切感受到雅万高铁“一票难求”的热度。“由于车票紧张,很多人还没有机会乘坐,但大家都对雅万高铁津津乐道,为印尼拥有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深感骄傲和自豪。在社交媒体上,大家纷纷分享乘坐视频,向人们展示雅万高铁速度快、运行平稳、舒适干净的体验。”奥利薇娅告诉记者,雅万高铁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希望这条高铁进一步促进印尼经济发展,使更多民众受益。

  在进站安检处,21岁的工作人员贝利亚纳告诉记者:“我早早就投递简历应聘车站的工作岗位,如今梦想成真了。我的家人朋友都为我能在这么漂亮整洁的车站上班感到骄傲。”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走到站台,高铁列车流畅的车体线条、红白相间的亮色涂装赫然入目。列车头部和车厢连接处的红色多边形图案,展现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巨蜥纹理;车厢内座椅上嵌着祥云图案,采用了印尼巴迪克传统蜡染风格;灰色座椅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尼著名旅游地标婆罗浮屠……“中国造”列车与印尼本土元素相得益彰。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是为印尼量身定制的,本土特色鲜明,适应印尼当地运行环境,具有技术先进、安全智能、舒适环保等特点。”雅万高铁动车组设计师张方涛说。

  “印尼和中国双边合作的杰出范例”

  记者上车后不久,高铁列车缓缓启动并逐渐提速。窗外,静谧的村庄、绿油油的农田一闪而过。车厢内,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实时车速,最高时速达350公里。记者将矿泉水瓶倒立在窗台上,一路平稳。

  “有了高铁,雅加达似乎离万隆更近了!”家住万隆的印尼姑娘索菲安·日吉娜告诉记者,高铁列车快速而平稳,车厢干净整洁,内部设计十分符合印尼人的喜好。日吉娜常常前往雅加达,她说:“高铁让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很自豪印尼有了先进便捷的高铁。”

  自2018年6月正式动工,到今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中印尼两国建设者携手攻坚,历经近2000个日日夜夜,打通隧道13座,架设桥梁56座。在解决各类难题的过程中,“中国智造”不断彰显强大生命力。针对印尼地震多发,动车组专门配备地震预警系统;为应对当地高温、高湿、高盐雾气候对动车组服役寿命的影响,技术团队开展两年的现场户外试验,测试上百种车体材料和涂层样件,量身定制防腐优化方案;针对沿线复杂地形条件,升级10余版列车网络控制软件和牵引软件,成功开发高加速功能。

  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德维亚纳·斯拉梅·里亚迪表示:“两国建设者携手合作推动项目建设,克服了很多困难和障碍。雅万高铁项目各环节进展顺利,是印尼和中国双边合作的杰出范例。”

  西爪哇省万隆市的德卡鲁尔镇,周围群山环绕,河流蜿蜒而过。一座波浪形的建筑,高低错落,似山峦叠翠,与群山呼应,也似奔驰的列车,融入周遭山川河流。这就是雅万高铁的终点站德卡鲁尔车站。

  从泗水到雅加达出差的阿南沙,特意赶来乘坐雅万高铁。他告诉记者:“乘坐高铁的感觉棒极了!希望印尼的高铁线路进一步延伸,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让铁路沿线经济得到更大发展。”

  出站口一侧,一家出租车公司的销售人员正在招揽客人。名叫萨塔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此前在一家酒店做同样的工作,揽到的活儿十分有限。不久前,公司安排他到车站工作,每天能揽到40多单生意,业绩翻了好几番。萨塔说:“我现在每天都干劲儿十足。”

  “高铁带来的不仅有人,还有机会”

  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人口约1.5亿,占印尼人口的一半多,是印尼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西爪哇省前省长里德万·卡米勒表示:“高铁带来的不仅有人,还有机会。围绕交通枢纽规划新城市建设发展,将创造出新经济与新就业。”在德卡鲁尔车站工作的附近村民罗米深有同感:“雅万高铁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雅万高铁迄今已为印尼累计带来5.1万人次就业,预计投入运营后的客运服务、设备检修及相关配套产业延伸服务将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同时,项目75%以上的服务和采购是在印尼当地,对本地供应链和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为印尼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技术人员,为雅万高铁长期稳定运营奠定了基础。

  雅万高铁建设期间,通过建立培训机构、中方员工“师傅带徒弟”、现场实训等方式,累计培训印尼员工超过4.5万人次。“听说印尼要建设第一条高铁,我专门到雅万高铁项目部寻找就业机会。”印尼籍员工詹振豪说,他从雅万高铁1号梁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做起,现在已成为项目安全环保部副主任,还在项目部推荐下参加了雅万高铁印尼员工赴中国交流的活动。“感谢中方团队传授的技术和经验,为印尼培养了第一批高铁技术人员。”

  在位于东爪哇省的小城茉莉芬,坐落着印尼交通部下属的印尼铁路理工学院。今年2月,雅万高铁首批运维人员培训班在这里举办。接受培训的印尼籍学员共173名,由中方运维管理团队和中国铁路专业院校负责授课,重点培养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运行控制中心调度人员和应急值守人员等4个专业岗位人员。

  参加动车组机械师培训的安迪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中方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帮助印尼培养自己的高铁技术人才,期待两国进一步加深合作。”卢斯菲安从印尼铁路理工学院毕业后转入培训班学习调度管理,她告诉记者:“培训期间,我收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远高于茉莉芬当地的平均水平。雅万高铁不仅推动了印尼的经济发展,也切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人民共同建设的。”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超表示,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印尼团队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相互理解,有助于巩固中印尼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印尼交通部部长布迪·卡里亚·苏马迪说,雅万高铁为印尼提供了技术飞跃的机会,也能促进印尼本地配套产业链的发展。除了高铁外,印尼期待与中方在飞机制造、航运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本报雅加达电 本报记者 章念生 刘 慧 张矜若 李培松)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