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声海报】郑栅洁:5%左右增速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有声海报】郑栅洁:5%左右增速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来源:光明网2024-03-06 17:10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而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则为4.5%左右。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中国经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同的国际机构从各自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点击图片 听郑栅洁谈中国经济

  郑栅洁表示,中国2024年的经济形势,既要看“形”,又要看“势”。

 看“形”,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稳”“进”“好”特征突出。

  从总量指标看,经济恢复回升又有新成效。经济增长方面,去年前低中高后稳,全年增长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方面,年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4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亿美元。

  从结构指标看,经济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比制造业整体投资增幅高3.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4%,比服务业整体投资增幅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比经济增幅高0.6个百分点。

  从质量指标看,经济发展质量又有新提升。科技创新方面,研发经费投入3.3万亿元,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同时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方面,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950万辆,增速超过35%;锂电池产量增长25%;光伏电池产量增长54%;“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多万辆,增长77.6%,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带动新车出口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生态环境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安全发展方面,经济安全保障有力,有效克服“烂场雨”、洪涝等灾害影响,通过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万亿斤,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稳步推进。

  看“势”,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不论是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还是长周期看,我们都有强有力的支撑。”郑栅洁说。

  第一,发展基础更为坚实。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26万亿元,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城乡区域等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我们还将持续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既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既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也为有眼光的跨国企业、国际资本提供了巨量的商机。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动能迅速形成并加快壮大,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短期巩固经济回升态势、长期发展向好进一步打牢打实了基础。

  第二,宏观政策继续加力。在去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系统打出“组合拳”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作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

  第三,各地发展更加积极有为。春节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召开了“两会”,梳理各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可发现,有25个省份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高于去年实际增速,有23个省份高于全国水平。全国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都在不断增强。

  第四,向好因素不断累积。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综合分析,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郑栅洁同时提到,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还将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郑栅洁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