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来源:光明网2024-04-01 11:46

  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北京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光明网联合推出《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系列短视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

 

  本期嘉宾:

 孙冬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毛巧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胡同、四合院、鸽子哨、字正腔圆的叫卖声……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北京味儿。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到老舍笔下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老北平,由北京地域文化特色聚集而成的京味文化,根植在众多北京人的记忆里,又自然地体现在北京人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代表着北京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京味文化,是北京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道德规范、礼节礼仪等文化形态,承载着北京人民的独特记忆和价值观念。

  京味文化作为北京最为独特的文化体现,是老北京的魂儿,凝练了北京文化的独特属性,给予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最能彰显北京历史时代特色、未来北京发展中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于北京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京剧作为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021年,北京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一批批传统戏院焕发新生,相声、京剧、京韵大鼓等传统艺术在北京遍地开花,新建的多个文化消费场景为观众带来京味文化盛宴,正乙祠戏楼便是其中之一。

【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2022年正乙祠重新开唱时,既注重传统文化的里,又多了潮流文化的面,将声、光、电、气味融入戏曲表演中,以复合型业态打造“京剧+”新模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形式、新内容,让不了解京剧的人更好地了解国粹,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

  进入新时代,地理空间的扩展、经济形态的更迭、生活面貌的变迁、功能定位的演进,全面更新着城市的外在和肌理,也丰富着京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合计20638.3亿元,并呈现出传统文化复兴、数字技术注入新活力、文化新消费不断涌现等特色亮点。

【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传京腔之韵 扬时代之光

  进入新时代,京味文化的载体已经不止于大家印象中的胡同、四合院、大栅栏、琉璃厂,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表现。

  在这里,你可以在什刹海坐着人力车感受老北京风情,也可以在亦庄体验无人驾驶的智能生活;你可以一家一家的依次打卡204家博物馆,也可以在艺术街区来一场最时髦的city walk,彰显了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

  锚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方向,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北京正以开放包容的气魄与胸怀,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奋力书写文化强国建设首都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出品人:谢辉 贺亚兰

制片人:肖峻峰 杨谷

总策划:李爱民 宋乐永

监制:刘斌 赵刚

策划:李文鼐 彭亚南 张哲 赵冠霞 赵艳艳

统筹:周硕頔 陈璐

本集编导:赵艳艳 张诗奇

本集撰稿:李应瑞

出品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光明网

宣讲家网

支持单位: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展中心

 

本片仅用于公益宣传,所用资料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