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北京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光明网联合推出《奋进新征程 首都新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系列短视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
本期嘉宾:
孙冬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毛巧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同、四合院、鸽子哨、字正腔圆的叫卖声……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北京味儿。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到老舍笔下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老北平,由北京地域文化特色聚集而成的京味文化,根植在众多北京人的记忆里,又自然地体现在北京人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代表着北京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味文化,是北京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道德规范、礼节礼仪等文化形态,承载着北京人民的独特记忆和价值观念。
京味文化作为北京最为独特的文化体现,是老北京的魂儿,凝练了北京文化的独特属性,给予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最能彰显北京历史时代特色、未来北京发展中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于北京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京剧作为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021年,北京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一批批传统戏院焕发新生,相声、京剧、京韵大鼓等传统艺术在北京遍地开花,新建的多个文化消费场景为观众带来京味文化盛宴,正乙祠戏楼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2022年正乙祠重新开唱时,既注重传统文化的里,又多了潮流文化的面,将声、光、电、气味融入戏曲表演中,以复合型业态打造“京剧+”新模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形式、新内容,让不了解京剧的人更好地了解国粹,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
进入新时代,地理空间的扩展、经济形态的更迭、生活面貌的变迁、功能定位的演进,全面更新着城市的外在和肌理,也丰富着京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合计20638.3亿元,并呈现出传统文化复兴、数字技术注入新活力、文化新消费不断涌现等特色亮点。
进入新时代,京味文化的载体已经不止于大家印象中的胡同、四合院、大栅栏、琉璃厂,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表现。
在这里,你可以在什刹海坐着人力车感受老北京风情,也可以在亦庄体验无人驾驶的智能生活;你可以一家一家的依次打卡204家博物馆,也可以在艺术街区来一场最时髦的city walk,彰显了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
锚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方向,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北京正以开放包容的气魄与胸怀,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奋力书写文化强国建设首都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出品人:谢辉 贺亚兰
制片人:肖峻峰 杨谷
总策划:李爱民 宋乐永
监制:刘斌 赵刚
策划:李文鼐 彭亚南 张哲 赵冠霞 赵艳艳
统筹:周硕頔 陈璐
本集编导:赵艳艳 张诗奇
本集撰稿:李应瑞
出品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光明网
宣讲家网
支持单位: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展中心
本片仅用于公益宣传,所用资料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