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来源:光明网2024-06-12 18:27

  光明网讯(记者 金昱希)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今年端午假期,各地结合传统习俗与时令特色,打造消费新热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商业外延深度结合,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2024年6月8日,江苏省昆山市,游客在周庄古镇观看摇快船喜迎端午佳节。(张锋摄/光明图片)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传统假日消费不断焕新,契合了我国居民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蕴表示。消费空间不断拓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为今年全年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 民俗游成热点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8日-10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3761.6万人次。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端午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近年来,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打卡”景区,更会为了一种特色美食、一项非遗民俗,或者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跨越千里。今年端午小长假恰逢我国第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样的休闲民俗活动,“新中式”“国潮风”“非遗游”“民俗游”受到游客青睐,赛龙舟更成为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

  携程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广东佛山举办素有“水上F1”之称的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当地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250%;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的湖南岳阳,端午旅游订单同比上涨52%;中国·桃花潭第十一届龙舟赛带动安徽省宣城市假期旅游订单增长32%。山东、天津、辽宁等北方省市的龙舟赛,同样“吸睛力”满满,被网友调侃为“南方龙舟快得千篇一律,北方龙舟沉得五花八门”。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6月9日,2024年三山经济开发区首届端午龙舟赛在峨桥镇峨溪河水面上拉开帷幕。当地25支农民龙舟队选手驾舟竞渡,在运动中体验端午民俗,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肖本祥摄/光明图片)

  与此同时,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传统文化吸引着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携程平台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5%。

  “几年前,我参观了长城、故宫、十三陵等名胜古迹。”来自德国的罗伦已经到北京旅行三次了。她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代人民生活的写照。通过这些文化元素,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我非常喜欢中国,爱这里的文化,粽子等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5月,我国将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目前,还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4国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力入境游复苏。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免签政策减少了外国入境游客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有利于提高国外游客来华旅游意愿。随着更多利好政策落地,入境游市场前景可期。

  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4% 老味道更新潮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2024年端午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4%。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商家找准市场新需求、提供高质量供给的努力。

  早在一个多月前,传统老字号五芳斋便抓紧备货,粽子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日均产量约150万个。五芳斋实业副总经理徐炜表示,今年五芳斋在产品、技术和品牌推广各方面创新升级。黑松露干贝蛋黄粽、火腿黑猪五花肉粽和板栗豆沙粽等新口味受到年轻消费者欢迎。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粽子行业消费与品牌现状白皮书》指出,今年中国粽子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至103亿元。“小粽子”正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2024年6月6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民在包粽子。(唐俊摄/光明图片)

  端午与高考的不期而遇,也进一步助推了餐饮行业的“热辣滚烫”。端午期间,传统老字号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北京多家老字号餐饮品牌日均翻台达到7-8次;全国各地海底捞推出了多样端午民俗体验与高考应援服务,假期前两日接待顾客超过330万人次。

  生活服务线上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69% “仪式感”正焕新

  消费平台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全国日均生活服务线上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达69%。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湖北、河南、湖南为全国消费规模前十。民俗消费与传统节日结合,让端午假期的商品消费呈现更多亮点。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2024年6月7日,湖北宜昌,居民在编制艾叶花环。(吴承忠摄/光明图片)

  谈到端午节的“仪式感”,除了粽子,便是艾草、五彩绳、香囊等传统民俗用品。每年端午都是艾草销售旺季,最近,各种花式的“艾草挂件”为市场再添一把火。在杭州城西银泰百货的“万引傩市”, “山猫总监摊位”推出“喵~好梦”端午交换计划,可以用家中的宠物照片或与宠物的合照,现场换取手工艾草花束。这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打卡”、祈福安康。原本几元一把的艾草,经过巧手包装,便成为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时尚门挂。美团外卖数据显示,端午前一周,艾草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19%。

  同时,今年生肖“龙”与“端午龙舟”相遇,也碰撞出了新的消费火花。京东《端午节消费观察》显示,龙舟拼图、积木等玩具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00%;适合团建项目的“旱地龙舟”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龙元素食品、家居、玩具等产品呈现热销态势。

  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产业研究负责人黄偲表示,年轻消费者对消费品有了更多情绪共情、文化共鸣的新需求,这是当下消费市场增量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端午假期超6亿人出行!传统文化与消费新潮双向赋能

  2024年6月8日,游客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文创产品展销区挑选香包。(陈坤摄/光明图片)

  澎湃的市场活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以来,商务部统筹推进“2024消费促进年”,推动消费动能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4.1%。在五一、端午等假日的带动下,出行旅游、文娱餐饮等消费升温,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折射出经济的热力与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各地积极挖掘消费热点、拓宽消费场景,传统习俗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推动了居民消费意愿继续回升,有新意的传统节令商品畅销,商旅文消费活跃。“随着端午、暑期等消费旺季的到来,叠加相关促消费政策支持,假日消费经济将保持较强的活力,服务消费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陈丽芬说。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