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钢铁业发展聚焦节能降碳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钢铁业发展聚焦节能降碳

来源:经济日报2024-08-01 09:36

  我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双碳”背景下,钢铁业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

  近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日照举办。本次会议更新了中国钢铁工业低碳技术路线图,钢铁低碳服务平台同期发布。

  “我们坚信,钢铁业未来必将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钢铁脊梁的作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钢铁业低碳工作稳步推进,行业内正汇聚起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节能降碳力度加大

  钢铁业是山东省日照市支柱产业之一。山东省约8000万吨钢铁产能,半数布局在日照市。该市把先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列入“9+3”攻坚行动,出台《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全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这两大龙头企业均已达到环保绩效A级,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我们企业以‘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创建为契机,全面开展极致能效创领航工程,吨钢能耗、水耗等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山钢日照公司总经理陈云鹏介绍,该公司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环保投入累计达83亿元。2024年1月2日起,山钢日照公司全面融入中国宝武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系统导入宝钢环保能源管理体系,打开了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钢铁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中钢协副秘书长冯超介绍,近年来,我国钢铁业通过实施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三大改造工程,加快转型升级改造,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在环保方面,从2014年到202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 81%;吨钢烟粉尘排放下降70.8%。截至今年7月1日,已有139家钢铁企业在中钢协网站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在节能增效方面,从2014年到2023 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87%。2023年通过极致能效工程的开展,58家重点培育企业的高炉、转炉、焦炉、电炉等工序能耗水平均实现不同幅度降低。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时期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该方案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进行部署,包括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和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大了节能降碳的攻坚力度。

  按照《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2024年至2025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姜维表示,推动钢铁业节能降碳是当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钢铁业要抓住当前低碳转型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刻认清系统能效提升是现阶段到近中期减碳的重点路径,通过深度节能技术应用与装备升级改造,实现能源精细化管控,余热余能应收尽收,做到全系统极致能效,实现节能降碳、降本增效。

  当下正值钢铁业下行周期,系统能效提升是全行业不同水平、不同规模企业都可选择的降碳突破口。与会专家建议,围绕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强化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推动行业加快节能装备更新开展工作。同时,加快新质生产力与钢铁业节能降碳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系统节能降碳潜力,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应用。

  加快低碳技术进步

  我国钢铁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国内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为加快实现钢铁业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中钢协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发布了《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提出通过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6条技术路径,到2060年,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钢铁业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面向行业征集意见并多次组织委员会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最新形成修订版“双碳”愿景及低碳技术路线图。从技术清单看,33项技术保持不变,20项技术进行了合并或扩展,新增8项技术,最终形成51项技术清单。

  “钢铁业实现‘双碳’目标,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毛新平表示。

  在他看来,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各个阶段,六大路径及各路径关键技术各有分工,有的贯穿始终,有的在“碳中和”阶段发挥显著作用;有的技术可同步推进、实现“同频共振”,有的技术则彼此接力,完成“螺旋上升”。六大路径相辅相成、协同互补,共同构成中国钢铁工业“碳中和”技术路线,有力支撑钢铁业“碳中和”目标实现。

  根据技术路线图,中钢协正积极引导推动行业低碳技术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至少有22家钢铁企业和科研院校的57个前沿低碳技术研发项目正在同步开展,部分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宝武、河钢、中信泰富特钢等一批优秀企业开展的富氢碳循环高炉炼铁、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炉等低碳技术创新相继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与此同时,世界上多条低碳技术路线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同步开展研发,钢铁业新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

  业界注意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针对低碳技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在低碳技术研发支持上,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支持,动辄几十亿、数百亿美元的一揽子政策补贴,用于支持企业、研究机构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低碳技术研发。

  记者从本次会议获悉,中钢协已向国家提出建议,在钢铁业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配套钢铁强国科创专项资金,加大对突破性世界前沿低碳技术研发经费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多学科融合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突破性颠覆性创新和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为目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协同创新堵点。重点支持钢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八大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

  搭建平台形成合力

  我国钢铁业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目前还面临全国碳市场扩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新情况新挑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下半年,钢铁等行业将开展企业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月度存证工作。

  CBAM已进入过渡期,从2026年起,将正式对进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征收碳关税。钢铁业是首批被覆盖的行业之一。姜维分析,在向欧盟出口高端产品方面,中国钢铁业将有可能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优势缩小、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挑战。叠加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也会设置类似CBAM的贸易壁垒,对钢铁业产生的影响将更加广泛。在此背景下,行业企业更要积极应对。

  2022年5月,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首发上线。EPD是基于国际标准ISO14025,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格式的报告。EPD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环境声明。中钢协提出,办好EPD平台,让环境产品声明成为低碳产品“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经过两年多的积累,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已成为一个以钢铁行业为核心、打通钢铁产业链各个环节、满足上下游用户环境绩效披露需求的平台。”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佩璇介绍,截至2024年6月,该平台发布EPD129份,用户注册数达4326,EPD下载使用达30708次。首钢、太钢的EPD报告已获韩国SK集团和欧美用户认可,鞍钢13份EPD报告被宝马、大众、丰田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广泛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从钢铁业总体来看,碳市场基础能力建设有待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约80家钢铁联合企业纳入地方碳市场,具备了一定碳资产管理、碳交易及履约的相关经验,但仅覆盖了全国13%的粗钢产量,多数钢铁企业不具备碳交易实操经验。

  为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由中钢协指导建设、中冶赛迪等单位合力研发测试的钢铁低碳服务平台于近日上线。该平台作为“数据+算力”的综合型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可提供核算、资讯、生态三大板块服务,为钢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低碳发展支持和服务,共建钢铁行业生态圈。(周 雷)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印度客机坠毁爆炸 警方说已找到超200具遗体

  • 联大紧急特别会议要求以巴冲突方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由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园区与丽水市的百山祖园区组成,总面积约747平方公里。
2025-06-11 09:23
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9日对第一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2025-06-10 10:04
6月8日,国产人形机器人携手机器狗攀上湖北燕矶长江大桥,挑战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行走。
2025-06-10 10:03
夏日,生机勃勃,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2025-06-10 10:02
日前,位于重庆巫山的五里坡管理中心在科研监测中发现了2个新属共8个新物种,这是继2022年发现4个新物种后该中心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物种。
2025-06-10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