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十年·三代人·一条渠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三十年·三代人·一条渠

来源:和田是个好地方2024-09-15 20:35

  南枕皑皑昆仑山脉,北踏浩瀚塔克拉玛干沙漠,策勒县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仅35.5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955毫米,农作物全靠冰雪融水灌溉,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

三十年·三代人·一条渠

  因为缺水,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策勒县历来是“沙进人退”、“风吹城跑”。在策勒的历史上,县城有过3次迫不得已的搬迁。

  上世纪60年代起,策勒县跨越30年,历经三代人,依靠“人海战术”在茫茫戈壁沙漠中打通了一条绿洲大动脉——战斗渠,谱写出一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传奇,将沉睡千年的荒漠变为绿洲热土。

  战天斗地 只为引一渠清水

  在策勒县战斗渠纪念馆里,摆放着测量仪器,还有磨秃了的十字镐、残缺的坎土曼、变形的铁锨,以及背石头的木架子等。

三十年·三代人·一条渠

  20世纪60年代,由水利干部、各族群众组成了一个1200多人的队伍,就是使用这些工具,从昆仑山脚下的奴尔乡博朗台村往达玛沟乡托克玛村修建了全长86.3公里战斗渠,将奴尔河水引入平原乡镇。

  为了修建战斗渠,策勒县先后11次组织大会战,最多时一次动用1.2万人。战斗渠754万立方米土方量,基本上是靠当地农民用坎土曼和十字镐挖出来的;砌筑渠道的58.8万立方米石块,也是农民弯腰驼背、一步一步从戈壁滩背回来的。

  战斗渠是策勒县建设史上施工条件最艰苦、时间最长、投入劳力最多的一项工程。无数人将自己的生命与这条绿洲大动脉紧密相连。

  当年参加建设的年轻精壮小伙子如今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不少人因身体原因已经故去。原策勒县水利局副局长阿西木·肉孜的青春记忆都留在了这里。

  1960年3月,战斗渠开工,阿西木是测量队唯一的技术员,每次外出测量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十来天。测量仪器、食物、水和行李都放在了骆驼背上,测量队员只能步行。

  没有地图,没有经纬仪,也没有可供参照的水文资料,阿西木和他的队友只能根据奴尔河历年洪水留下的印迹,沿着河床逐段用石块、红柳枝、芦苇做标志,给即将修建的战斗渠定位、放线。近百公里的河段,他们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反复测量了5次,最终确定了一条既短又直的渠线。

  “水利工地缺水,缺食物,人们一天只有三缸子水、三个馕,吃的饭都是用脏水做的。”阿西木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住的是地窝子,冬天露宿在戈壁上,寒风难挡。有些人合铺相互用体温取暖,有些人点起了篝火,烤火过上半夜,下半夜就睡在烧热的土地上。还有的农民挖个沙坑把自己埋进去,靠白天太阳留在沙子里的余温抵御夜间的寒冷。”

  1963年,战斗渠修到了三闸口,连绵阴雨下了10天,为了不让100多吨露天堆放水泥被雨淋湿,大家将水泥搬进自己住的地窝子。水泥保住了,可民工们一个个落汤鸡似的在戈壁滩上瑟瑟发抖。

  自力更生 劳动者闪耀智慧之光

  战斗渠总长86.3公里,渠道上段底宽12米,下段6米,深度从1.6米至2.3米,护坡和渠底采用南疆特色的干砌卵石工艺。没有专门的项目资金,整条渠所需石块全靠农民从戈壁滩一块一块往回背。挑选、收集、采集符合要求的石头,就成为了战斗渠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石头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关系着水渠建设的质量是否合格。由于大渠穿越沙漠腹地,并不是所有的渠线周围都有卵石,近的石块捡完了,农民就往远处走,最远的地方距离修渠工地三四公里。

三十年·三代人·一条渠

  当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劳动工具都非常简单,有的人甚至什么工具都没有,卵石备料全靠人力,重达五六十公斤的石头人力搬运十分困难。艰巨的任务逼着人们想办法,经过不断摸索,农民工创造制作出了“卡内塔”。“卡内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将几根木棍,通过榫卯组装,就成为了搬运石头的得力工具。参加修渠的人都开始背着“卡内塔”搬石头,这个由农民发明创造的简易工具成了战斗渠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

  不仅有“卡内塔”的发明,还有新型渠首的建立,以柔克刚的防磨塑板,以及闸口二级跌水的设计和引水冲沙建渠技术,这五项凝结了劳动人民智慧,与战斗渠息息相关的发明科学,不仅解决了战斗渠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难题,保证了战斗渠工程的胜利建成,还为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两项在全国推广应用、一项荣获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编入了大专院校的水利教材。

  生命如歌 战斗渠英雄无数

  “修战斗渠的时候,农民中年龄最大的超过60岁,最小的才14岁,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是妇女。她们和男劳力一样,每天在戈壁滩上背石头。”阿西木感叹道,60年过去了,很多参加过战斗渠劳动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

  在策勒县战斗渠纪念馆的一面墙上,记录着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英雄事迹。

  1963年冬天,固拉合玛乡年仅22岁的买吐逊背石头时不慎在冰面上滑倒,背上的石块重重地砸到头部……

  1987年9月26日,民工们正在引洪冲沙,不料沙丘突然崩塌,4个民工瞬间被埋到沙堆里。经抢救,两位得救,还有两位永远离开了人世……

  64位民工先后牺牲在战斗渠工地上,其中有17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69位英模,他们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普通农民。其中战斗渠管理站的艾沙一家三代都在战斗渠工地上出过力、流过汗。他在战斗渠建设工地上恋爱,在工地上结婚,在工地上生子。6个儿子有两个出生在战斗渠工地,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从事水利工作。

  水利局编外人员麦麦提明·喀斯木25年工作时间里,受表彰30多次。

  连续参加10年战斗渠建设的卡斯木·阿西木修渠返回后,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4年了……

  1990年9月7日,策勒县隆重举行通水仪式。耗时30年的战斗渠建成通水,全县3000多名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庆祝这一伟大时刻。人们奔走相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时任地委书记杨建章和原策勒县委书记徐成章揭下了战斗渠纪念碑上的红色幕布,碑上屹然刻着10个鲜红的大字——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

  继往开来 坚守精神高地

  流淌着的河流注定是时间的凝聚,策勒战斗渠水,像岁月一样从戈壁沙漠中流过,时间整整跨越30年。30年的建渠过程孕育了策勒人民特有的“战斗渠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策勒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

  1985年,在国家实施“防病改水”工程背景下,全县累计投入161.25万元,共打机井13眼、修水塔7座、铺设管道726.25公里,当时结束了27482户、82446人世代取用涝坝水的历史,涝坝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新世纪之初,水质问题日益受到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为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策勒县在国家和天津市的援助下先后投资近8.7亿,启动实施了“策勒县城乡供水工程”“平原区三乡一镇安全饮水管网巩固提升改造正程”等一大批涉及民生改善的安全饮水工程。尤其是策勒县城乡供水工程和平原区三乡一镇安全饮水管网巩固提升改造正程,工程以奴尔水库为一级水源地,铺设高标准涂塑钢管87千米,新建日处理能力3.5万立方的自动化水厂一座,铺设各类供水管网638千米,彻底解决了平原两乡两镇及县城区及小康新村等13.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如今,当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人们打开水龙头,取水做饭洗衣这种曾经让策勒人羡慕不已的城市生活已经惠及策勒县千家万户普通农家。

  每逢大型节日活动,总会一款名为“战斗渠”的矿泉水作为主办方指定用水摆放在宾客面前。规格大小不一,包装精美的“战斗渠”矿泉水、“战斗渠”纯净水成了策勒人民最受欢迎的消费品。这个曾经因缺水在历史上3易县址的地方,现在不但有了安全、干净的水源,而且还做起了“水经济”的大文章。

  “前辈们用青春和汗水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我们要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发扬‘战斗渠精神’,把策勒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策勒县水利局局长祁振东说。(和田日报 融媒记者牛斌)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杭州临安开启科普宣传周活动

  •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开启宽松周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2024-09-14 09:34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2024-09-14 09:32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2024-09-14 09:31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2024-09-13 10:14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09-13 10:14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2024-09-13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