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3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第五届寿险业转型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活动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为主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利明光参加此次活动,并进行了“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的主题分享。
围绕如何树立大保险观,有效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利明光结合中国人寿的实践,分享了四点体会。
树立大保险观,要融入大局,发挥保险核心功能
利明光围绕健康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财富管理服务展开分享。
在推动健康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当前,保险业要在商业健康险上持续“扩面提质”,大力拓展长护、失能保险,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的保险保障,持续提升健康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商保目录,丰富分层次、多元化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强化对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保险保障,更多地将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在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在全面风险保障、长周期资金管理、产品服务融合等方面的专长,做强两全、年金等商业养老业务,做大个人养老金,创新发展更多缴费灵活、保障适宜的养老产品,丰富年金领取方式和期限,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增加全社会的养老储备。
在着力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方面,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好险资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和优势,用好用活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客户充分分享长期投资回报,用专业能力守好老百姓“钱袋子”。
树立大保险观,要顺应大势,找准保险发力点
利明光表示,保险业应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把握大势中推动自身变革。。
在把握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方面,要强化“产品+服务”供给。行业要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充分发挥作为支付方的优势,积极整合医疗、健康、养老等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精准适配的各类服务。
在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方面,要强化分层分类的保险服务。一方面,保险业要满足中等收入和高净值群体的保险需求,同时,为新市民、新业态等大众群体提供更可负担、更可及的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障;另一方面,公司应持续发展县域保险,紧盯人口流向,动态调整机构布局,大力推进普惠保险,提升运营服务效率。
在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方面,要用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行业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行业传统禀赋优势、与客户经营全流程全周期、与公司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改善销售和服务体验,赋能产品开发创新,提升经营效率,培育行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
树立大保险观,要行走大道,坚持经营基本规律
利明光强调,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明显上升,保险公司必须坚持做正确的事,以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首先,必须坚持长期主义。近年来,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保险公司应当以长周期的视角做好当期的经营决策,把稳健经营作为基石,把长期业绩表现和价值增长作为导向,坚持发展长期属性、保障属性强的业务,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实现穿越周期;其次,必须强化资负联动。险业应积极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科学管理负债成本;资产端也应当充分考虑负债期限、成本、流动性等特征,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并更多地参与到负债端的决策之中;最后,必须加快销售渠道转型。保险公司应当以客户需求洞察为起点开展各类销售活动,提升多元产品承接、场景化销售、长期服务陪伴等专业能力,实现供需更加精准适配,带动价值和效益的提升,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树立大保险观,要担当大义,用文化净化行业生态
利明光表示,行业不仅要加强硬实力的建设,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一方面,要充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行业要从根本上弘扬“义利兼顾”的经营观、价值观,做好信用体系建设,紧抓合规意识提升;另一方面,行业要始终坚持专业诚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严格执行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要求,帮助消费者理解、选择合适的产品服务,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长期以来,中国人寿致力于发挥保险的功能性,满足广大客户的保险保障需求。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总保费已超6000亿,总资产超6.4万亿,新业务价值实现快速增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继续保持高位,风险综合评级连续25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中国人寿将坚决践行大保险观,以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为己任,为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利明光表示。(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