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统计局: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实时 > 正文

国家统计局: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来源:光明网2024-11-15 17:56

  光明网讯(记者 金昱希)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2024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表示,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宏观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相关部门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主要指标回升明显,市场信心改善。从10月份主要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回升、两个稳定、一个提振”。

  “三个回升”指市场销售、服务业和进出口明显回升。从市场销售看,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服务零售增势依然较好,前10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5%,快于商品零售增速。从服务业看,回升势头明显。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这也是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的最高增速。其中在增量政策带动下,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都出现了明显回升,批发和零售业回升的幅度为2个百分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回升幅度超过和达到3个百分点。从进出口看,在全球贸易增长趋缓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竞争优势继续显现,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1.2%,加快9.6个百分点。

  “两个稳定”,一个稳定是指工业和投资稳定增长,另一个是指就业和物价保持稳定。工业和投资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10月份工业和投资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对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工业来看,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以及产业升级发展等因素驱动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从投资看,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较好,支撑作用较强。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连续三个月保持在3.4%的增长水平,显示出投资增长稳定性增强。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这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就业和物价稳定对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从就业来看,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明显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受到部分食品和能源价格下行影响,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略有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外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个提振”指的是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作用下,10月份除生产需求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主要体现在股市、楼市交易活跃,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改善。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新房销售改善、二手房交易明显增加、市场活跃度提升。1-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累计降幅比1-9月份分别收窄1.3和1.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当月改善幅度之大,为今年以来的首次。从资本市场看,也呈现显著回暖态势。10月份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幅度都在1.5倍左右,增速回升幅度之大,也为今年以来的首次。从经营主体预期看,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是今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PMI首次回升到扩张区间。从消费者预期看,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为连续六个月回落之后的首次回升。这些变化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付凌晖表示,综合来看,10月份在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依然偏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下阶段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宏观调控,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扩大国内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燕赵”粮仓春耕正当时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