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冰雪装备产业焕发新动能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国产冰雪装备产业焕发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1-06 09:30

  新疆阿勒泰,有“人类滑雪起源地”之称。入冬以来,“雪友”如织。在当地一间毛皮滑雪板制作工坊,常有许多游客前来体验这项古老技艺。挑选木板、浸泡马皮、打孔穿绳……繁复的工序,讲述着先民的智慧和勤劳。

  如今,“冰雪热”早已突破地域、场所和季节限制,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冰雪装备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乘势而上。不少国产冰雪装备企业瞅准商机、加大投入,实现快速发展。国产品牌也不断“上新”,成为滑雪爱好者的“新宠”。

  国产品牌 崭露头角

  新雪季,31岁的河北廊坊市民张杰早早“开板”。在他家中,客厅一角的雪具墙最为醒目。五颜六色的头盔、滑雪板和雪镜等装备,透露张杰是一位滑雪“发烧友”。指着墙上一块黑色滑雪板,张杰打开话匣子:“这个雪板是国产品牌,用碳纤维材料做的,轻便又牢固。”说话间,张杰单手将雪板从墙上轻松取下。

  漫步河北崇礼多个大型雪场,滑雪装备用品店铺林立,国内外品牌竞相角逐。在某国产冰雪装备品牌的旗舰店中,有一款单板滑雪护具陈列在显眼位置。这款护具由科研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自主设计、研发,能够实现一体多种密度成型,适应身体不同部位保护需要,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冰雪经济迎来好年景,国产品牌有大把机会。”企业负责人裘威尔说。

  在辽宁丹东,当地不少服装企业从代工向培育自创品牌转型,打造高端滑雪服和户外服装卓有成效,企业年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吉林北大湖一家国产滑雪装备品牌店铺,一款国产滑雪板已经卖断了货。店长贾晓娜介绍,近年来大众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与国外品牌对比,国内厂家不仅专注于提升性价比,还注重与中国文化元素结合,颇受年轻人欢迎,市场前景可期。

  科技创新 打造优势

  近年来,“冰雪热”为冰雪装备发展带来新契机,以3D打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冰雪装备结合,催生很多新产品新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对冰雪运动的多元需求。

  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冰雪运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对运动员的脚掌结构进行数据建模。借助这项技术,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就能收到一双符合自己脚部特征的滑雪鞋垫。实验室主任刘俊一表示,近年来,实验室先后研制出3D打印定制化头盔、青少年竞速类雪板、功能性定制滑雪鞋垫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在国产冰雪装备中,科技水平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刘俊一说。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目前,我国有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政策引导 因地制宜

  吉林辽源,被誉为“中国棉袜之乡”。许多冰雪赛事的参赛包里,都有一款产自辽源的滑雪袜。资深滑雪爱好者见到后,就会心头一暖。这款“黑科技”滑雪袜,自带发热功能,穿戴后可实现平均增温8摄氏度左右,是冰雪运动的御寒“利器”,颇为畅销。

  为加快发展冰雪产业,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打出政策“组合拳”,因地制宜制定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近日,吉林省印发了《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到2027—2028年雪季,冰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吉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省将依托现有基础,紧紧围绕“一主三辅”区域格局,以吉林市为中心,以长春、辽源、延边为支撑,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

  除了吉林,全国多地也在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发展,冰雪经济焕发新动能,并呈现规模化、集群化特征。河北张家口宣化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瞄准冰雪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已签约12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投产运营,年总产值15.26亿元。冰雪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雪场装备产品“由高到低”,拓展市场“从内到外”,冰雪运动“从冬到夏”全产业链。(本报记者 王 亮 季 芳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闽北发现大型黄腹角雉族群

  • 南京江北浦云路大桥“爱”意十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