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封锁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
“明白!”
1月20日,吉林的室外温度已经低至零下20度。随着一声嘹亮的喊声结束,在通灌铁路100公里300米处,数名身着黄色作业服的铁路工人开始忙碌起来。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沈阳局”)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的春运保障作业场景。
图为通灌铁路。迟金海/摄
通灌线,是一条沿着长白余脉而建的铁路。线路从吉林省通化市出发,终至辽宁省丹东市灌水镇,成为两地沿线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也是辽吉两省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然而,这条铁路近90%的路段都处于桥高超过40米的桥梁上或是陡峭的山坡上。从远处眺望,火车像是在“云端”中穿行——山连着桥、桥挨着山,作业区段长、维护难度高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点。
“从这儿往前数6根枕木,垫2毫米的板。一会儿拧螺丝的时候拧紧点、用点力,顺便检查下人行道板有没有破损的,及时记录。”在作业过程中,安忠伟不忘提醒大家。目前,他和工区其他几位00后工人组成了一个作业组,负责这条铁道线上的设备安全。
图为国铁沈阳局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00后班组前往作业现场。张金梅/摄
今年的春运,是这群00后进行服务保障的第四个春运。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班组,需要负责通灌线、本桓线共124余公里的设备养护维修工作。道尺、起道机、振捣棒……这些少则几斤、多则几十斤重的机具,被他们通过肩扛手抱的方式运送到作业现场。有时候,由于作业位置的地形限制,汽车车辆无法通行,他们需要带着工具走几公里的路才能到作业地点。然后,一干就是一整天。
桥高路远、点多线长。为了让每一趟通过这里的火车都安全顺畅、让更多大山深处的百姓可以乘坐火车便捷出行,这群00后“云端”守护者在春运期间恪尽职守、仔细作业。
图为国铁沈阳局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00后班组进行春运保障作业。李季春/摄
“+2、+5、+3……这块撤1毫米的板。”在冻害整治现场,00后线路工人马振超边作业边介绍道,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85毫米。也就是说,1毫米的误差还没有一枚硬币厚,但是在线路维修上,1毫米的误差有可能会使列车轻微晃动,导致旅客乘车体验感降低。所以,铁道线路有多远,他们就需要这样1毫米、1毫米地调整多远。“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儿,只有一点点的调整不符合标准的水平、高低值,才能保证铁路安全。”
当班组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工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位于大山深处的车间,就成了他们几个人共同的“家”。大家聚在一起边修整边总结,安忠伟说:“经过四年的春运保障,我感觉这条线路的车流量增加了、线路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这条‘云端’铁路更加安全顺畅。”(光明网记者 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