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国标引领电动自行车发展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国标引领电动自行车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2025-02-06 09:50

  在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的天津踏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装配电动自行车。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拆除限速装置、篡改发动机额定功率、随意改装蓄电池……各种非法改装是导致电动自行车火灾和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新国标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和方法,明确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上增加了篡改难度。此外,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新国标不再强制要求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并明确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为企业生产和用户消费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与2018版电动自行车国标相比,新国标顺应了消费者安全需求和行业技术趋势,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有机统一。“新国标聚焦安全,增加和完善了众多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有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准入门槛和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表示。

  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新国标正式版修改了部分条款。例如在铭牌上要标明是否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调整北斗定位功能要求,对于除经营性用途之外的电动自行车,在销售时可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优化防火阻燃要求和测试方法,细化区分弹性软垫材料、皮革类等材料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等。

  专家表示,这些修改充分考虑了市场反馈和消费者意见,更好地保障了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和非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的安全和权益。

  “新国标将促使电动自行车行业向着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推动整个产业链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将带动充电器、新型电池、北斗定位等生态链产业共同发展。”何鹏林告诉记者。

  新国标中哪些新规定对电动自行车影响较大?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新标准将铅酸电池的重量上限提高到63公斤,将提高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减少充电频次、提高安全性能。同时,新增加的通信、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将提高产品的安全防护功能,及时识别车辆和蓄电池的异常状态,减少产品安全隐患。

  为尽快调整并适应新国标,雅迪、爱玛等电动自行车龙头企业已积极响应,从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跟进。

  “新国标既顺应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增加了对企业质量保障能力的要求,能帮助提升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朝阳表示,雅迪正积极研发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下一步将加快申请3C证书,尽快推动产品落地,在2025年8月31日前完成产品切换。

  据了解,新国标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电动自行车企业将通过以旧换新、折扣优惠等方式,激励旧标准电动自行车置换,平稳完成生产过渡。

  “在过渡期内,我们将加大销售终端的促销力度,提升旧标准车辆的销售速度,避免库存积压。此外,我们将积极落实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以补贴、折扣优惠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进行置换,推动新标准车型的销售和替代。”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庆一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部署,强化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加大新标准的宣贯力度,指导各地生产企业尽快吃透新国标要求,进一步提高产品本质安全水平,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本报记者 赖奇春)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半潜船“华瑞龙”装载13艘船舶驶往非洲

  • 雪后贺兰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2025-03-03 08:58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025-03-03 08:57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2025-03-03 08:52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025-03-03 08:51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