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当好高质量发展“体检师”?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如何当好高质量发展“体检师”?

来源:光明网2025-02-13 17:36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中国经济的亮眼答卷离不开各方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审计机关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揭示风险隐患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新征程上,审计机关要聚焦主责主业,继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既是经济运行的“探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守护者”。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同一位“体检师”,通过精准、细致的“体检”,审计工作可以诊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状况”,揭示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新时代背景下,审计的守护者角色更加凸显。它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征程上,既要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推动各地方、部门和单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又要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增强前瞻性、提升敏锐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与此同时,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审计可以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还可以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理念与方法,提升效能与智慧。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必须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方法,提升审计效能和智能化水平。一是树立大数据审计、智慧审计等现代审计理念。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审计监督合力。二是探索和实践新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审计监督;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这些新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要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广度上,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方面,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无死角。在深度上,要深入挖掘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不仅要关注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和制度漏洞。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做到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可靠。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首先,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帮助审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业务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安排审计人员参与重大审计项目、承担重要审计任务,通过实战锻炼提升其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的能力,要鼓励审计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再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感。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其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质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作者贺高祥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文理学院经济教授)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