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国产重载AGV加速出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2-14 09:51

工作人员在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调试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 然摄

  提起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或许很多人并不陌生。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广阔版图中,AGV作为物料搬运领域的重要装备,正扮演着关键角色。

  随着物流、制造业等领域不断升级,港口、工厂等对能够负载超大重量货物、工件的AGV需求日益迫切,重载AGV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国产重载AGV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众多企业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更加速进军海外,在这片蓝海中逐渐崭露头角。

 

  市场广阔

  “机械脚”解决大难题

  新年伊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誉”)工厂内热火朝天,生产线高速运转,负载几十吨到几百吨不等的各类重载AGV产品正在紧张地进行生产和测试。“开年一直在忙,仅1月份就接了价值1300万元的海外订单。”朗誉董事长任志勇告诉记者。

  行业内普遍将负载能力在2吨以上的AGV称为重载AGV。这些看似相貌“平平”的大块头,能够自动化、高效化解决超重、超长、超大物料的运输难点和痛点,已经在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港口物流等众多行业成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利器。

  任志勇举例说:“以风电行业为例,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最长的有百余米,在制造过程中,过去要通过人工驾驶卡车、叉车等进行物料搬运,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提供两台重载AGV协同自动搬运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目前,重载AGV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室外重载AGV这一细分市场为例,有数据显示,2021—2026年国内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25%。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众多企业纷纷投身重载AGV领域。朗誉属于最早洞察市场先机的企业之一。2018年,一个高铁轨道相关项目招标,需要一台40吨载重AGV。彼时,传统AGV领域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但对于如此大载重吨位的产品,鲜有企业有能力和勇气涉足。“当时我们看准了市场前景,毅然选择了这条赛道。”任志勇回忆,凭借多年来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数月的艰苦研发,朗誉成功交付了这个项目,实现了重载AGV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

  此后几年,朗誉专注于重载AGV的研发与生产,如今已成长为年产能500台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产品不断刷新着载重纪录。“2024年我们交付的一套负载达600吨的重载AGV刷新了世界纪录,可负载1000吨的产品正在研发中。”任志勇说。

  在广东佛山,另一家“小巨人”企业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也从当地陶瓷产业的物料搬运需求中看到了重载AGV的广阔市场。“我去过太多的制造工厂,见过太多搬运工人的艰辛,他们不仅要负重前行或辛苦操作,工作环境也不甚友好,如粉尘、噪声、异味、高低温、易燃易爆等等。”嘉腾副总裁陈洪波告诉记者,工厂向数智化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AGV承担“机械脚”的角色,就是要把人从繁重、单调、重复、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陈洪波介绍,目前嘉腾10吨载重以上的AGV产品占公司产品总数近30%,并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

  此外,诸如起重机等传统物料搬运行业也瞄准了重载AGV这一领域。河南起重机龙头企业卫华集团于2020年成立子公司郑州卫莱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莱”),专门负责重载AGV等高端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卫华集团董事长李国强表示,未来,无论是工厂园区还是港口码头,其内部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物料搬运系统。“起重机和重载AGV,一个在空中,一个在地面,共同构成这套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套系统化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李国强说。

  卫莱副总经理李虎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生产载重范围600公斤至300吨的40多种AGV产品,2024年销量是2023年的3倍多。

  技术创新

  “大块头”有“大智慧”

  长14.4米、宽3.4米、高1.2米,载重能力300吨,这样的“大块头”行驶在工厂园区里,不仅能自如地爬坡过坎、原地旋转,还能在狭窄弯道里实现灵活过弯。朗誉日前发布的这款300吨室外重载AGV,专为跨车间、跨厂区的智慧化无人运输研制。

  这个“大块头”不仅行动灵活,更有“大智慧”。“与室内AGV相比,它融合应用北斗定位、惯性导航、视觉感知等技术,实现了复杂路况下的行人及车辆避让,环境感知、智慧导航更精确。”朗誉技术总工程师张斌鹏介绍。

  在重载AGV行业,技术创新是产品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现载重能力、定位精度、运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绝非易事。“大智慧”的目标,就是既要“搬得动”,又要“很灵活”,还要“很智能”。“这背后涉及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难关,技术门槛极高。”张斌鹏说。

  以300吨室外重载AGV为例,为了达到300吨的负重能力,同时在搬运过程中降低压强,朗誉的技术团队给这台AGV配置了12套驱动总成,共24台电机。而传统的小型AGV一般只需要1—4台电机就可以实现整车协同控制。张斌鹏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交响乐团的指挥,指挥一个人和指挥24个人的乐团,难度完全不同。驱动总成的数量越多,协同难度越大。”为此,朗誉长期艰苦攻关,持续更新迭代基于动力学算法的协同控制技术,不断刷新其AGV产品的载重纪录。

  在定位精度方面,卫莱的研发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实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他们深入研究各种先进定位技术,包括激光导航、视觉导航和磁导航等。经过反复对比测试,最终采用将多种导航相结合的复合导航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而且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李虎介绍,卫莱生产的重载AGV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其搬运次数、能耗等运行数据可与车间管理系统打通,成为整个生产系统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

  技术创新是机器人行业永恒的主题,嘉腾也不例外。“我们非常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及产品技术研发,每年坚持将营业额的10%—15%投入在研发上面。”陈洪波表示,“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近年来,嘉腾积累了600多项专利,成功研发20吨载重驱动单元,解决了核心驱动单元多为进口的困境,目前正在研制40吨载重驱动单元。

  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把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保证。“我们的研发团队有100多人,占企业总人数的50%以上。从车体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到底盘控制系统软件、整车无人化运行调度系统软件的开发,都是我们独立完成的。”张斌鹏说,近年来,朗誉的研发团队成功攻克底盘控制器、液压底盘悬挂控制技术等长期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了零配件100%国产化。

  海外拓土

  “中国造”闪耀大舞台

  2024年,一家爱尔兰建筑企业需要两台可以联动并且能同步举升到3米高度的重载AGV,这个要求可难倒了不少AGV企业。为此,他们寻遍整个欧洲市场,没有企业愿意接单。“后来他们通过代理商找到了朗誉,我们很快就拿出了方案图,并进行了全英文的技术沟通,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朗誉海外销售中心总经理单晨溪告诉记者,产品运到爱尔兰投入使用后,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客户决定今年下订单批量采购。

  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一些有实力的国产重载AGV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海外市场,国产重载AGV以其高性价比、定制化服务等优势,逐渐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1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单晨溪介绍,朗誉目前正加速海外市场布局,计划在3到5年内将这一数字提升到50%。

  卫莱从去年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中东建立起营销网络,产品迅速打开销路。“集团公司把国际化作为第一战略,随着我们在海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成熟,海外市场将会蓬勃发展,预计今年海外销售额将增长3倍以上。”李虎说。

  当问及国产重载AGV“走出去”有哪些成功经验时,受访企业一致提到,要通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嘉腾从2016年开始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将于今年3月第八次参展。在陈洪波看来,参加世界级展会,既是展示,也是交流学习。

  “对于工业来讲,技术也好、产品也好,就是要到世界舞台上去发布、交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陈洪波说,嘉腾正是从参加展会开始迈出海外步伐的,多年参展让嘉腾收获了合作伙伴,也收获了市场和实打实的订单。目前,嘉腾与世界500强中的70家企业都有合作,并且建立了海外工厂,直接面向海外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朗誉去年参加了美国亚特兰大物流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韩国蔚山工业展等海外展会。“一位客户在我们展位上了解了我们的产品后激动地对我说,‘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产品!’”汉诺威工博会上的这个片段,让单晨溪至今记忆犹新,“通过参展,我们了解到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也看到了市场需求,这给足了我们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

  陈洪波认为,重载AGV市场在全球尚处于蓝海阶段,国内企业已体现一定先发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国产重载AGV在应用方面做了更多尝试,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案例,因此能够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这是国产重载AGV的一大竞争优势,也为未来重载AGV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全球已有800多件服务案例,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也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注。”单晨溪说,“相信国产重载AGV将走向世界更多国家,让更多企业能够用上中国制造的智能装备。”(孙 懿)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