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积极财政政策“用力”更“给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积极财政政策“用力”更“给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03-06 09:56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全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从“积极”到“更加积极”,翻开新一年的“国家账本”,“数”里行间的一系列更加精准、有力、有效的政策安排,释放出加力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支出“上强度” 财政“大账”更给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提高赤字率,释放了宏观政策加码稳增长的清晰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

  “赤字率首次达到‘4%左右’,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央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也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认为,从宏观角度看,得“先花钱才能有钱”,政府适当扩大支出强度和规模可以带动居民支出、企业支出的扩大,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实打实”的政策措施,“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预算报告的一组数字更突显出了财政支出的力度、强度: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000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向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倾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新增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协同有力、成效明显。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信心、令人期待。”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表示,预算报告中既有存量政策的接续发力,又有增量政策的衔接给力,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决心,将有力地支持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支出结构 凸显“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支出力度加大的同时,2025年,财政政策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惠民生。根据预算报告,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29.7万亿元安排,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91亿元、教育支出4464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137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8721亿元。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一系列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也将稳步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介绍,该省去年民生支出突破万亿,达到103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推动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将持续强化民生投入财政保障,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更好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教育扩优提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促消费。预算报告指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引导撬动更多大宗消费。

  “3000亿元带动下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其意义远不止于短期的消费刺激。”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这也将倒逼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增后劲。更好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预算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安排118.78亿元、增长14.5%,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另外,今年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981.19亿元、增长10%,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财政资金统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项目产业化及提升‘彩云汇’科创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王椿元表示。

  “2025年财政政策的亮点在于积极扩张与精准发力并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民生保障、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投入的主要方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均体现出对以上重点领域的倾斜,有利于保障宏观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打好“组合拳”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零基预算改革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亮点,标志着我国财政管理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迈进重要一步。”李旭红表示,从“零”开始编制预算,要求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优先级重新审视并规划资金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这对于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能有效推动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严格的预算审查促使各机构精打细算,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同时,围绕正纵深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等举措。

  “今年将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这项改革虽然影响面很大,但是好处是明显的,比如有利于减轻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且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有利于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拉动本地消费等。”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3月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财务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要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挥好财税体制的牵引作用。一是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治理好“内卷式”恶性竞争,营造良好的财税营商环境。二是要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韦夏怡 张莫 浦超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