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第四届青山科技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能源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学科的10位青年科学家获选。青山科技奖由美团于2021年发起,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青山科技基金资助。正如该奖项的愿景所言“以科技为引擎,共筑绿水青山”,该奖旨在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环保研究,助力绿色低碳基础科研及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已连续评选四届,共39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随着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日益重视,青年科技奖励的奖项数量、覆盖范围和奖励力度均有较大提升。青年科技奖励对于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推动青年科技人才从“起步助跑期”到“创新黄金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力量重点支持的青年科技奖励,初步构建了覆盖创新链各个环节以及多个人才成长阶段的科技奖励体系,企业在科技奖励中的参与也进一步推动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关注。面向高质量发展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引导作用,释放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潜力,助推科技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重要抓手。
一是树立正确导向,推动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动能和潜力。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创新溢出效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奖励作为科技活动的“风向标”,对于指引方向、激发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应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对于定位在创新链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环节的科技奖励,重点评价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价值,强调实际应用和产业贡献,树立成果转化价值导向。进一步强化奖项的荣誉性,对于在推动产业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关注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是提供稳定支持,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稳定的资源投入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对科技资源的需求使得其缺乏科研方向自主性和成果转化积极性。科技奖励在提供精神激励的同时,需要结合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探索以奖项为起点、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路径。在科技创新端,提供稳定资源支持,构建创新容错机制,如 “青山科技奖”设立3年的长周期资金支持,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自由探索提供条件。在成果转化端,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获奖者对接高质量的科创平台,鼓励获奖者传播和应用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三是鼓励多元投入,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奖励。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部门设奖为主导,社会力量设奖为补充的科技奖励体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对于科技奖励设立和运营的参与意愿日益提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奖励与企业创新紧密相关。一方面,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合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奖励全过程,在科技奖励提名和评审过程中,增加企业代表的比例,确保获奖成果更加贴合产业需求,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青年科技人才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向未来,应充分鼓励社会力量设奖,发挥科技奖励在树立正确科研导向、激励科技人才创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创新动力!(刘雅琦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