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能驾驶加快向我们走来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智能驾驶加快向我们走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5-03-12 09:37

多家车企发布智驾普及计划,更多车型即将量产上市

智能驾驶加快向我们走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行业专家纷纷对智驾普及寄予厚望。参考主流企业布局,有人乐观地提出“让高阶智驾降到15万元区间”的预测。

  近期,智能驾驶加速走进现实——长安、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其中,长安“北斗天枢2.0”计划提出,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吉利发布基于AI“世界模型”等打造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并宣布吉利银河未来全新产品以及吉利中国星系列车型将陆续搭载该系统。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C方案的比亚迪海鸥,起售价只有6.98万元。一系列进展表明,智能驾驶正加快向我们走来。

  端到端大模型赋能,重构智能驾驶技术路径与成本结构

  “智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稀罕事物,更像是提高驾驶安全、减轻驾驶疲劳的必要工具。”在近日举行的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展示了一段贵州山区道路实测视频:一辆搭载高阶智驾的比亚迪轿车在浓雾中识别出横穿马路的羊群,主动避让,并开启双闪提醒后车。

  在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价格区间覆盖7万元至20万元之后,王传福表示,未来两到三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智能驾驶的前提就是要安全,安全平权是智驾的基础。吉利通过‘全域融合感知+全场景风险预判’构建安全护城河。”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介绍说。

  据介绍,吉利推出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基于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世界模型”等AI技术打造。依托吉利自研的AI Drive大模型,可以生成满足算法训练的任意场景和数据,为智能驾驶系统打造一个丰富的“虚拟训练世界”。通过模拟各种罕见或危险的驾驶场景,比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浓雾导致传感器失效、GPS信号丢失等,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大模型给智驾带来的不只是安全。华为ADS 3.0通过盘古大模型的场景泛化能力,将复杂路口的通行成功率从85%提升至98%;蔚来NOP+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将家庭地库的自动泊车成功率提升至95%,系统甚至能记忆用户专属车位的障碍物分布。

  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端到端大模型彻底改变了智驾系统的进化方式——传统“感知—决策—执行”的模块化架构需要工程师手动编写数万条规则,而端到端大模型通过千万公里级实际路测数据,可自动生成覆盖95%以上场景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国产大模型的崛起,重构了智能驾驶的技术路径与成本结构。从“硬件堆料”到“算法定义”,从“工程师驱动”到“数据驱动”,中国车企在智驾领域建立起系统性技术优势。这场技术革命,不仅将推动高阶智驾更加普及,还将深刻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全链路协同创新,多条技术路线降低软硬件成本

  让智能驾驶更普及,关键要千方百计降低软硬件成本。

  深圳速腾聚创工厂,每12秒就有一台M平台激光雷达下线。激光雷达,这个曾被业界称为“昂贵拐杖”的自动驾驶车用传感器,单价已从2016年的8万美元降至200美元。

  “通过固态化设计和芯片化集成,我们大幅度降低了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门槛。”速腾聚创首席执行官邱纯潮告诉记者,如今,已经有超30款智能电动车型搭载该款激光雷达,2025年计划量产搭载的车型还有14款以上。

  “我们不做通用芯片,而是专注自动驾驶的‘专用赛道’。”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指着芯片架构图解释,征程6车载智能计算方案搭载地平线自研的专用计算引擎,针对Transformer类模型,相比同级竞品,处理性能提升超10倍,单位成本下计算效率更优。目前,地平线征程6系列已获得包括比亚迪在内超20家车企及品牌的平台化量产合作,2025年起将赋能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的量产上市。

  去年4月卓驭科技(前大疆车载)推出的“成行平台”,则是通过算法领域创新给出降成本的另一种思路——仅凭双目惯导摄像头,即可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领航。

  在上海嘉定区进行的路测中,搭载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合作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帕萨特Pro能轻松应对曲率半径75米以上的弯道,还可轻松规避侧方加塞车辆。如今,卓驭科技又推出“前视三目”方案,将物体探测精度提升至1厘米,高程感知时延低至30毫秒。

  “视觉方案不是妥协,而是对算法自信的表现。”卓驭科技总经理沈劭劼说,视觉方案让10万元级别的乘用车都具备城市领航功能,加速了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

  对于在端到端大模型领域后来居上的理想汽车而言,新一代架构通过软硬协同优化,让开发效率提升50%,传感器算力需求降低40%。

  类似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写高阶智驾的成本公式——比亚迪通过自研“璇玑”智驾芯片,将4D毫米波雷达成本降至行业均值的1/3;通过自研域控制器、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定制芯片,长安将智驾系统硬件成本降至3200元,比2024年下降58%。

  “中国正在定义智能驾驶的‘新成本曲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说。在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看来,中国智能驾驶的竞争力并非依赖单一技术点,而是基于芯片自主化、算法迭代与制造能力的三维协同,正在形成全链路创新优势。

  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轻松行驶在拥挤的混行线路上,顺畅完成复杂的环岛绕行,在路口博弈中兼顾效率与安全……广州天河区,全长22.3公里、耗时约一个小时的环路上,一辆金色的小鹏智驾测试车正在进行每天的例行路测。春节前,小鹏汽车完成了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5.5.0版本的全量推送。3月下旬,正在测试的5.6.0版本将完成迭代。

  两个月迭代一个全新版本,这就是中国车企高阶智驾的成长速度。继小鹏完成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的推送后,极氪2月份开启了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万人公测,4月份计划全量推送。此外,理想、小米也已向部分车主推送了该功能。

  更加令人期待的计划接踵而至——

  极氪自研L3级自动驾驶功能将在极氪旗舰SUV车型上率先使用,该车型将在算力、架构、安全冗余上实现代际领先,支持高速和城市快速路驾驶员脱手,计划在上海车展展出,今年四季度交付。

  小鹏计划今年三季度实现L3级全场景覆盖,并实现在无高精地图区域达成千公里接管率小于1次的目标。

  长安宣布,在智驾维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比亚迪宣布,2025年第三季度在仰望U9上量产搭载L3级城市领航系统。

  此外,华为、蔚来、理想均宣布年内推出具备L3级功能的车型。

  不过,L3级别自动驾驶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在法律层面尽快明确驾驶者与车企的责任划分。

  市场调研机构君迪2025年中国车主调研显示,尽管L2.5级以上功能装配率达37%,但用户高频使用率不足15%,系统误触发警示和接管边界模糊是主要痛点。而真正量产L3,意味着驾驶者可以长时间脱手,但同时也要承担接管责任。没有法规明确人机接管边界,商业落地就很难实现。

  对于车企而言,技术研发不会停步。极氪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安聪慧表示,极氪已为L3功能配置“双冗余制动+高精地图”动态验证模块,并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以支持极致安全。这一策略得到产业链协同:宁德时代推出CTC 3.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碰撞安全标准提升至L3级要求。此外,华为的计算平台也已通过ASIL—D功能安全认证,技术上可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为55.7%。张永伟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将提升至65%。伴随着国产大模型异军突起,拥有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势的中国智驾,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加速高阶智驾向更高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进化迭代。(本报记者 王 政)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春日添新绿

  • 辽宁朝阳:调查红山文化遗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