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财经北京3月31日电(记者闫鹏)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军伏30日表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工银投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加强与母行协同、产融结合、深化合作等实践探索,不断强化逆周期投资,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为科创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稳定、持续的资本助力。
冯军伏表示,从全球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要素驱动到智能驱动跃迁,呈现智能自主驱动、跨学科深度融合、绿色技术转移、创新格局多极化趋势。全球科技创新正由路径依赖的知识积累模式向自适应的智能涌现模式转型;从国内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我国科技创新释放出巨大潜力和活力,科技实力跨越式提升。
“当前,科技发展仍面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短板、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等挑战。传统间接融资模式与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不够匹配。为破解这些瓶颈,发展耐心资本至关重要。”冯军伏说。
在冯军伏看来,目前耐心资本种类多样化。一方面,投资阶段多样性,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另一方面,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资本、产业基金和国有金融资本等构成耐心资本的重要供给端。
冯军伏表示,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深入推进,耐心资本对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和精准化。耐心资本适应科技创新长周期,填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资金缺口,通过风险分散与资本耐受机制,优化创新企业的财务结构,同时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实现技术-资本-市场的闭环联动。
“AIC是我国耐心资本的新生力量。”冯军伏介绍,AIC由最初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到近年在监管扩大AIC试点政策推进下,也同步在试点城市开展股权投资试点,深化与母行业务协同,综合运用好股权、信贷、债券、保险、托管、租赁等工具,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等18个城市。目前已实现18个城市签约全覆盖,签约金额超过3500亿元,取得积极成效。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将AIC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为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规模100亿元的“中关村战新基金”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该基金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工银投资、新华保险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发起设立,将聚焦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和服务一批优质科创企业加速发展。
“这是AIC首次与国际科创平台、国家级基金、知名保险资本等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作,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顶级科学家团队、科创领军企业等创新力量,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冯军伏说。
冯军伏表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的AIC,工银投资认真落实国家战略,迅速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扩大试点政策号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持续为科创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稳定、持续的资本助力。
一是提供全周期接力式综合服务。以“债转股+股权投资试点”“直投+基金”为纽带,协同发挥母行品牌效应,打通股权、信贷、债券、保险、托管、租赁等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满足科创企业全周期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工银投资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过39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2000亿元;自2024年9月扩大试点以来,工银投资试点城市股权投资签约意向规模超1500亿元,基金设立和投资行业领先;自2025年3月5日进一步扩大试点以来,工银投资在北京、广东、成都、福州、苏州、烟台等地新增签约超240亿元。
二是全方位为供应链产业赋能。积极发挥股东作用,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母行广泛的产业链资源和供应链金融,帮助科技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技术市场落地,拓展市场渠道,助力企业产业链整合、强链补链。积极参与已投企业公司治理,引入市场化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管理能力。协助提供从融资到并购、上市等资本运作方案支持,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通过全链条打造行业协同生态。打造“政府引导+金融参与”驱动模式,主动对接国家级基金、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等平台,加强央、省、市、区多级联动,共同发起设立科创基金和投资,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推动产学研融合,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等合作,支持前沿技术孵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多层次资本服务,加强与商行、证券、保险及其他市场化投资机构联动,构建覆盖VC/PE投资、Pre-IPO融资等多层次体系,助力企业提升科技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