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围绕提升房土两税监管质效这一课题,国家税务总局丹阳市税务局曲阿税务分局探索利用卫星测绘技术精准识别、精确定位异常信息,交出了房土两税监管提质增效的“新答卷”。
2024年,该局充分利用卫星测绘技术优化房土两税监管模型,编制参数,设计模型,数据分析,对象筛选,精准核实,对辖区内纳税人涉房涉土开展专项监管,共自查补缴房土两税及滞纳金1000余万元,税收日常精准监管质效大幅提升。
据介绍,该局从操作使用、场景应用和功能拓展三个方面入手,认真总结卫星测绘技术在税收监管工作中的应用,专门编制了相应的操作模型,以助力房土两税税收监管,增强监管工作实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整合’是关键窍门,有了完整准确的数据,定位异常信息更快更精准。”该分局工作人员陈夏介绍,该局在金三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整合外部门涉房涉土数据,可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数据收集,主要采集不动产的地址、地理坐标、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价值、使用年限和建筑的竣工时间,并将获取的税源综合数据与卫星测绘地图进行关联,实现企业基础信息、纳税信息、地理信息整合建库。
据了解,该局通过整合完成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准确发现新建项目和扩建项目。比如,丹阳市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建筑物在2023年陆陆续续完工,建筑群外观发生较大的变化,结合建筑管理采集到的信息,发现建筑约定完工主要集中在2023年5月、7月和10月,经不动产中心查询和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发现竣工验收集中在2023年12月份和2024年1月份,竣工时间比对异常,税务部门当即向企业发起举证约谈。
“在税务部门的提醒下,我们按照要求修正税源信息,依法履行申报义务,补缴税款及滞纳金。”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先生说道。
该模型不仅可以实时发现新建项目,对于识别扩建项目同样精准高效。以江苏某智能产业经济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例,丹阳市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卫星测绘技术获取该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信息,然后与系统中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之初,在原有数据情况下,未能发现2020年取得系统登记5号土地,2024年完工4号及5号厂房的具体位置和面积,致该地块两个扩建厂房的房土两税未能及时征缴,但通过卫星测绘技术重新筛查后,及时发现了扩建厂房。
“自查补报相关税款后,我们持续加强税务合规管理,预防好涉税风险,至今再未发生过税收违法行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先生说。
“通过卫星测绘技术优化的监管模型优势相当明显,有效提升了企业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的遵从度。”税务人员表示,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监管方式,该模型无需大量的人力投入进行实地测量,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远程获取土地和房屋的信息。并且模型还具有广泛的场景通用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型工业园区还是小型商业街区,该模型都能够适用。
据了解,该模型还可以不断升级和完善,根据监管需求,模型可以不断添加新的功能模块,如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并通过对卫星图像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涉税信息,为税务部门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在确保税收工作规范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我们积极利用卫星测绘、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不断探索税费征管新思路新方法。”该分局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安排部署,立足基层实际,全面提升税费征管效能,争做“强基工程”建设的排头兵,扎实推动“强基工程”落地见效。(陈夏 朱煜 储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