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智慧灌溉润良田

来源:经济日报2025-04-07 09:50

  在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智能育秧基地,秧苗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下长势喜人。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眼下,全国春耕备耕正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广袤田地迎来春灌用水高峰。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关乎粮食丰产丰收。今年各地春灌用水是否有保障?用水效率如何?数字孪生技术如何赋能灌区水资源管理?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措并举保障春灌

  随着气温回升,黄河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小麦返青生长关键期。

  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镇的麦田里,宝鸡峡马连管理站站长高盟正在指导村民进行灌溉。“去冬今春少雨少雪,田里缺墒麦根扎不实,必须及时开展春灌,确保丰产。”高盟说。

  “为确保水源充足,我们利用冬春灌溉间隙,及时开展水库蓄水。”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长张亚靖告诉记者,“在保障生态基流的前提下,减少发电供水,优先保障春灌抗旱用水,并利用渠道水库联控联调,尽最大努力满足灌区灌溉需求。”

  这两天,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进入春灌高峰。农户只要拧开地头防渗管网阀门,两公里外的河水便可通过地下管网直达麦田。今年,肥乡区水利部门依托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三大骨干水网,串联28条支渠、500多条田间毛渠,形成“10分钟灌溉圈”,将黄河水及水库蓄水精准输送到每块农田。

  “去冬今春降雨较少、天气干旱,灌域范围内的土壤墒情较差。”河北省石津灌区魏桥管理处处长赵世伟告诉记者,为有效缓解旱情,当地全力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据统计,石津灌区今年春季计划引水4.9亿立方米,将持续至6月下旬,灌区下游的140万亩以上农田将得到有效灌溉。

  为确保春灌水源充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黄河上游来水、下游春灌用水需求以及小浪底水库蓄水情况,适时调整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2月19日以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由7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300立方米每秒,全力保障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用水需求。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三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按不低于7000立方米每秒控制,满足长江中下游沿线农业灌溉等引水取水需求。

  “针对今年以来全国降水量和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的不利形势,各级水利部门蓄、引、提、拦、调多措并举,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节水处处长张翔介绍。

  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9500多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超4800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可有效保障春灌用水需求。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开启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6400万亩。其中,1400多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灌溉面积超5200万亩。

  智慧灌区加速建设

  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的田间地头,汩汩黄河水沿着纵横渠系源源不断涌入麦田,为麦苗提供充足的水分。

  作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最大灌区,今年,位山灌区依托集卫星遥感、2000多处监测站点、1100处高清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感知体系,设计研发了需水预测模型,能够分析灌域内作物需水量、最优灌溉日期、灌溉量等,让配水调度更加精准高效。

  “2月上旬,我们通过需水预测模型分析得知,处于灌区末端的临清市、高唐县在春灌期间需水量较大,我们便优先保障这些地区的供水。”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介绍,“灌区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三维仿真构建,灌溉效率大幅度提高。现在只需轻点鼠标,调水、配水、输水等指令即可传达到一线。”

  得益于科学调度,聊城市临清市金郝庄镇种粮大户王玉宝的300多亩小麦及时用上了黄河水。“小麦正要用水,黄河水就来了,丰产丰收也有底气了。”王玉宝说。

  “作物是否需要水,需要多少水,现在都可以通过需水预测模型进行科学计算,生成最优配水调度方案。”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说,通过精准灌溉,位山灌区亩均可节水近30立方米,和同类型的灌区相比亩产高出20%。目前,位山灌区共引水3.7亿立方米,直接灌溉面积达440万亩。

  智慧灌溉,不仅让广大农户告别了过去凭经验灌溉的模式,也让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国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

  江西赣抚平原灌区,实现5分钟生成未来10天灌溉调配方案,农户可通过客户端扫码申请用水,线上审批调度,放水调度缩短至平均1个小时,最短至5分钟;陕西东雷抽黄灌区,通过网上工程巡查,24小时监控干渠运行状况,确保渠系运行通畅;安徽淠史杭灌区,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水情、雨情、农情自动采集……科技“穿针引线”,我国的智慧灌溉网越织越密。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水文动力学模型等在农业领域逐步应用,水利新质生产力将为丰产增收带来更多动能。

  改造升级持续“上新”

  农业既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重点。数据显示,2024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超1000亿元,对1300多个灌区开展现代化建设改造项目,极大提高了灌溉保障能力与节水灌溉水平。比如,内蒙古河套灌区复兴灌域,通过渠系改造,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行水速度加快,灌溉时间缩短7天到10天,每年节水约1亿立方米,实现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这些年,我国农业灌溉事业快速发展,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灌溉面积持续增加。”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这些耕地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提高到2023年的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

  大中型灌区旱能灌、涝能排,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张翔告诉记者,当前水利部正在指导地方加快做好水利领域“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尽早开工。

  连日来,灌区工程建设持续“上新”。在安徽,江巷灌区先行建设工程——渠管道穿越合新高铁工程在定远县、肥东县开工建设,标志着江巷灌区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在宁夏,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始建设,完工后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率将由目前的31.6%提升到40%,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由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

  水到渠成,丰收可期。于琪洋表示,水利部将继续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责任,一方面,结合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新建一批生态型、节水型灌区,提高灌溉面积和灌溉保障率;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一批灌区现代化改造,启动一批重点区域排涝工程,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供坚实的水支撑。(吉蕾蕾)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2天!

  • 2025年巴黎图书节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