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延庆区无人机产业“振翅高飞” 低空经济成新引擎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延庆区无人机产业“振翅高飞” 低空经济成新引擎

来源:光明网2025-05-19 11:47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无人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延庆区作为北京市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截至2025年3月,已集聚无人机企业122家、通航企业8家。2024年全年无人机企业产值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47.7%,营收更是高达24.4亿元,同比增长50.2%。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也预示着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专项政策精准发力 构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延庆区之所以能在无人机产业领域异军突起,离不开其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延庆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具体措施。该方案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入手,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园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空域资源,还配备了完善的生产厂房、研发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以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政策扶持,实现了快速发展。公司不仅投资建设了延庆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区,还在区政府的倡议下,携手百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了国内首个无人系统产业生态联盟。在政策的红利下,航天时代飞鸿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空域资源得天独厚 打造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延庆具有首都最优良的无人机空域环境。”延庆区区长叶大华介绍道,延庆区有八达岭机场通航机场,拥有374平方公里独立空域,真高1098米,可在保障首都低空安全的情况下发展无人机企业,延庆是首都发展无人机最佳选择。

  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园作为延庆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显著的核心优势。园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空域资源,为无人机试飞、测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园区还配备了完善的生产厂房、研发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延庆区已率先在北京建成1.1万平方米延庆无人机创新基地,新建成2.9万平方米无人机产业创新园,为无人机设计研发、组装生产及试飞测试提供标准化空间载体。

  特色路径融合发展 拓展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市场边界

  无人机外卖配送“从天而降”、无人机“火眼金睛”助力森林防火……以前只存在在影视作品中的场景正在延庆区逐渐成为现实。目前延庆区已建成全市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智能应用场景实验基地,并与美团合作开通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实现八达岭长城“外卖自由”。

  与此同时,延庆区积极探索“低空+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将无人机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在世园公园、八达岭长城等景区,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巡检、表演等领域,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延庆区还通过举办无人机集群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首次推出低空旅游消费季活动,依托八达岭机场开展空中游览、高空跳伞、飞行体验等项目,2024年累计接待1.7万人次,低空飞行成为服务消费新热点。

  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政策赋能、园区赋能和场景驱动的共同作用下,延庆区无人机产业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未来,延庆区将继续深化无人机产业发展,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无人机产业示范区。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山南萨热路跨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