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万物竞发绘新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30 10:05

  万物竞发绘新景

  ——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上半年收官之月,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不负农时,打好夏收攻坚战

  6月24日早上7点,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的门前已经有货车等待售粮。

  天长库区是今年首次启用的新建粮库,库区负责人刘高说:“6月23日起,这里正式收购托市小麦,两天时间已经收了超360吨。”

  随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目前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6月以来,全国“三夏”工作高效推进。在安徽,6月5日麦收就基本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绿意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夏日里,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1200多亩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长江边。

  “通过播撒草种等人工干预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丰都县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干部谭文伟说。

  河流更洁净,空气更清新,山川更壮美……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盛夏时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工人们通过铺设麦草方格、灌木种植等经典治沙模式,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生态屏障。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如今,各地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个调查期“双缩减”。

  分类施策,促匹配稳就业

  6月中旬,在贵州六枝特区2025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上,39岁的当地村民高强找到了一份在广东的心仪工作。

  “当地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构建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六枝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袁瑞岍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加大力度稳岗位、优服务、促就业。针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召开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题会议,印发专门通知,兜准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

  6月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力稳就业政策,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暨就业联动招聘对接会,为特种作业人才铺设从技能考试到快速就业“直通车”;广西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

  应对高温“烤”验,防护保供撑起“遮阳伞”

  烈日炎炎,在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各个作业面有序推进。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公司采购了一批矿泉水、绿豆汤、便携式风扇等防暑降温物资送到各项目部,并增设遮阳棚、配备冰饮站。

  6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相关部门和地区积极应对,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员工筑牢健康防线。

  在天津宁河区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二期的施工现场,塔吊司机室里安装了空调,工地上搭起了全天候供应的防暑饮品站;南宁市总工会慰问团在南A中心项目工地,为建筑工人送上防暑降温慰问品……

  面对高温挑战,各地各部门保障力量快速响应。气象部门拉响高温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与防暑提示;电、气、水等城市保障部门主动作为,确保城市平稳运行;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提示,强调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规定。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