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坚持民生导向,增进人民福祉,是编制实施五年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我们以规划实施为牵引,持续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接续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民生之基,持续加大稳就业促增收力度。据悉,“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基础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和48.8%,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显著增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聚焦民生之需,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惠及全民。建成并持续巩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周海兵说道。据了解,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实施和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有81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回应民生之盼,加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双一流”建设高校、优质普通高中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也加快扩容下沉,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成并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群众能够就地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跨省结算更加便捷。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提高到64.6%;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让更多老百姓“托得起”“放心托”。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周海兵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