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内首个板块类商品期货系列指数面世——
保供稳链,“价格发现者”舞台更宽了
能源化工产业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图为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五征集团飞碟汽车总装车间流水线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市场规模超过全球总量的40%。日前,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个板块类商品期货系列指数——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系列指数,以更加客观反映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及其细分板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和产业周期变化。
新指数有哪些特点?对上下游企业有何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宽窄结合,更好反映产业特点
在金融市场,指数是重要的价格参考。
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系列指数(以下简称“系列指数”)共3套具体指数,包括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价格/期货指数、中证能化产成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和中证有机化工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
3套指数均以国内上市期货品种为样本基础,从期货和现货两端筛选行业内重要品种。比如,宽基的能源化工产业指数,覆盖整个能源化工产业链条,突出行业整体价格趋势,与原油价格相关性较高;相对窄基的有机化工品指数,聚焦刻画有机化工品的整体价格趋势。
目前,中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20余种大宗产品的产能与产量均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指数业务二部负责人吴文豪告诉本报记者,完整的实体产业链条、强大的加工能力、成熟的期货市场为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和市场基础。
“系列指数聚焦产业链不同环节、筛选期货市场上成熟品种,采用期货价格计算而形成,既能够精准映射能化市场整体表现,又从能化全产业链、炼油炼化和有机化工品等不同维度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客观可靠的市场动态参考,帮助其运用场内外衍生品工具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吴文豪说。
对于首个板块类商品期货系列指数面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指数设计既兼顾了商品的宏观共性,又突出了能源化工板块的微观个性,是中国商品指数体系的又一次拓展。
浙江恒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宗商品交易总监倪明哲说,大宗商品的生产型企业作为“现货供应者”,是期货市场的天然空方,生产规模越大对期货市场的承载需求就越高。系列指数的覆盖范围和产品结构十分贴合石油化工产业链实际,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更好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吸引更多海外交易主体进入。
“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趋势,企业能据此提前规划生产、制定采购和销售计划。系列指数涵盖多个品种,且与股市、债市关联度较低,投资者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可降低系统风险,并可通过期货、期权合约进行风险对冲。”恒力期货总经理何芳说。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时,现货市场价格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或滞后性。系列指数的发布,是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从单一品种向板块化、体系化发展的一次重要突破。系列指数的完善可填补产业链定价基准的空缺,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场外衍生品等提供基础标的。未来,该系列指数还有望成为全球能源化工定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
定价完善,“丰欠互调”游刃有余
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6个能化期货品种的价格相关性和套保效率均长期维持在90%以上;2025年上半年,相关能化品种日均持仓量339万手,同比提升9.35%,其中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同比提升12.36%。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对上下游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生产,价格信号明确,工作有序开展——
四联创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品事业部总经理廖承伟介绍,炼化装置涉及很多物料平衡系统,很难随意开产停产。在能源化工领域,上游生产商基本是按计划进行生产,下游工业企业则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生产刚性’和‘需求弹性’同时并存,就容易导致大宗商品的供需错位与价格波动。作为橡塑产业链流通服务商,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发挥类似于‘蓄水池’的作用,让聚烯烃、橡胶等各类原材料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实现‘丰欠互调、保供稳链’。”廖承伟说。
丰欠互调的作用不仅在于平抑成本波动。廖承伟举例说,四联创业集团近期接到一些管材类生产企业的需求,要求约定2026年2月的原材料价格。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在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时,在招标阶段就要在投标书中列明管材成本的支出。“原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范围,很多时候就不是成本问题了,而是会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廖承伟说,系列指数将分属不同交易所的相关品种“整体打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直观、宏观的价格信号。
观销售,价格认可度高,合作更顺畅——
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对甲酚、山梨酸(钾)等,金能科技副总经理伊国勇说,期货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让企业应对下游需求时更加游刃有余。比如,聚丙烯(PP)期货三大主力合约和其他非主力合约成交量相差非常大。以往下游客户想通过非主力合约进行套保时,往往担心自己的交易放大合约价格波动。如今,系列指数的出现有利于化解这些难题。“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把PP产品出口销量做到10万吨以上。”伊国勇说。
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完善还有利于让利润在产业链各环节更合理分配。“像纯碱、烧碱等大宗商品,下游相关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性要求较高。然而,上游部分制造商参考当期生产成本进行定价,主流的单一品种期货合约基本上又是以月为周期进行交割。系列指数将产业上下游各环节涉及的品种都纳入其中,价格指数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连续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套期保值的效率和有效性。”物产中大化工集团交易管理部副总经理高泉都说。
确定性足,服务企业科学决策
对许多企业而言,通过期货市场获取“确定性”尤为重要。
比如,天然橡胶广泛用于雨鞋、床垫、轮胎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种植产出与消费的节奏不匹配,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很大。
“一棵橡胶树从种植到开割往往需要7到8年的时间。每年天然橡胶的收割旺季在7至9月份,季节特征十分明显。这意味着,天然橡胶供给波动非常大,产业链相关主体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非常有必要。”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上海龙橡公司副总经理刘腾说。
实践中,海胶集团充分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和“20号胶”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橡胶的种植、生产、加工,离不开科学决策和有序的生产经营规划。我们通过相应的期货和期权合约,锁定远期价格,平抑橡胶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从而保障天然橡胶供应稳定。”刘腾说,中国是天然橡胶消费大国,随着天然橡胶交易量增加,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企业普遍参考的定价基准。
中国期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围绕实体产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丰富品种供给,不断完善交易规则,努力提升中介机构衍生品综合服务能力,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期货市场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148个,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发挥。
指数是期货市场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为衍生品开发提供了基础工具。该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商品指数以产业链代表性品种为成分而构建,充分利用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信号,为产业链不同环节实体企业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市场动态参考,辅助企业分析产业周期,动态调整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和管理库存,为下游制造企业提供了分析原材料价格变化的直观工具。进一步完善各类指数,将为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增强产业链安全和韧性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系列指数外,期货交易所的服务机制也加速完善。比如,瓶片期货和期权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与对二甲苯等品种形成有效联动,丰富聚酯产业链板块期货品种供给,加快形成行业风险管理闭环。同时,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动服务,通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等模式服务千余家中小企业间接参与期货市场。
“如今,中国特色的期货监管制度正加快形成,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期货市场体系正加快建设,服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向新’‘向绿’品种正加快研发。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该负责人说。(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