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村能源转型动力澎湃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农村能源转型动力澎湃

来源:经济日报2025-07-14 09:28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土店子村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打造“净零碳排放”村庄。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近年来,我国农村能源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从试点县的积极探索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能源转型不仅改变了乡村能源结构,更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是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阶段性目标收官之年,农村能源转型成效如何?

  因地制宜探索

  农村能源消费主要包括炊事、取暖、照明等生活用能,以及农林牧渔业等生产用能。长期以来,农业领域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大量燃烧散煤的能源利用方式,也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能源转型问题不容忽视。

  在近日举行的2025农村能源发展大会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交流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魏玢表示,在战略层面,农村可再生能源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动力保障和物质基础。在产业振兴层面,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生态改善层面,可再生能源能有效改善农村空气质量,有力支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

  走进浙江省海盐县雪水港村,随处可见能源转型的创新实践。村里利用闲置屋顶和空地安装光伏板,打造“光伏村”,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光伏收益反哺村集体经济。生活方面,雪水港村639户完成土灶电气化改造,将电磁装置嵌入传统土灶,实现“零碳炊事”。同时,雪水港村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后,供电可靠率大幅跃升至99.999%以上,实现村民停电“零感知”。

  “零碳村落需要可靠电网和智能化能源管理作支撑,我们从农网改造、柴改电、光伏全覆盖等举措入手,目标不仅是让灯更亮、电更稳,更要让每千瓦时绿电都能精准赋能村民生产生活,让生态价值真正流动起来。”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通元供电所所长顾卫华说。

  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例如,云南省弥渡县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引导清洁能源替代;广西南宁宾阳县建成了南方电网首个配电网分布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工程;河南省兰考县推动光、储、充、柔性负荷及微电网全面发展,创新推动农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转型潜力巨大

  当前,农村能源转型仍处于试点阶段,全面推开还有多大潜力?

  广大农村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双碳”目标、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据估算,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每年可为我国提供约73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当前全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12倍。

  “在农村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能源尤其重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就地生产、就地消费,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阻力较小。大力发展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低碳能源网络,可极大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且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可合理阶梯式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此外,由于发电单元更加靠近用户,输电成本低,农民也比较容易接受。

  新能源发电与农业融合发展也充满想象力。在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淮河粮库,储满夏粮的仓库挺拔矗立,深蓝色的光伏板铺满仓顶。这是江苏省首座采用“光伏发电—物理控温—生态储粮”技术体系的粮库,所发电能不仅可以满足粮库智能控温系统运转,余电并网后还可带来逾百万元年收益。

  “自2023年起,泗洪县着力推动‘光伏粮仓’建设。其中,淮河粮库1.25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出并网申请后,我们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优化项目接入设计方案,并积极配合完成并网调试工作。多方努力下,项目于今年3月顺利并网投产。”国网泗洪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大客户经理刘路远介绍,光伏屋顶发出的电主要用于粮食烘干、粮食进库出库智能化存储、物流运输以及未来的深加工等环节,可为粮食产业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目前,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了光伏+农林牧渔、光伏+乡村观光等多元融合模式,形成了“农—能—旅”融合的全产业新业态,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魏玢表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随着农业强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多元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以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必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浪潮。

  有望优先碳达峰

  随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等发布,农村终端能源消费将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深度优化的特点。国网能源研究院预计,未来10年农村用电量年均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2035年农村电气化水平将高于全国。

  “农村能源碳达峰将早于全国能源碳达峰整体进程,核心原因在于农村能源消费增速慢于全国,且可再生能源替代速度更快、终端能源消费加快清洁化等。”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代红才认为,未来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快速,预计203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为7.1亿千瓦至8.5亿千瓦。近年来电采暖经济性出现拐点,常态使用成本逐步接近散烧煤,散煤将加速被替代;农业机械电气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电动农机渗透率加快提升。

  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交通电气化推进,未来农村能源消费增长点将集中在农业生产、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仓储物流与交通出行四大领域,新增用电量占农村全部新增电量超过70%。

  农村能源革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当前农村可再生能源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比如,项目开发模式与农村多元用能场景不匹配,农村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进度不协调、政策执行不连续影响预期收益,农村能源研究缺乏系统性,农村能源统计数据不完整等。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用能结构亟待调整、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新能源开发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兴能源处副处长乔勇建议,为促进农村能源革命可持续发展,应提升农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在终端直接应用规模、推进能源新技术应用、创新多元融合服务体系、探索新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政策机制保障、系统做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深化推广和评估。(王轶辰)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