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与智能革命的浪潮中,激活航运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核心引擎”。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聚焦航运新质生产力》系列稿件,邀请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与亮点剖析,共同勾勒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蓝图。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水脉连着文脉,水运连着国运。新时代以来,我国水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对全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进行了系统优化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枢纽港口体系、专业化运输系统等布局方案,提出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一体化高质量的综合航运网络等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5年规划,需要客观评价我们的发展水平,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要求,准确把握未来5年的阶段性要求,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认为,加强港口和航道的规划工作需要重点关注5个方面:一是以南北海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等水运主要通道为骨架,以主要港口为枢纽,以国家高等级航道为主体,衔接铁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连通世界、干支衔接的水路交通运输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二是水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运总量保持连续增长。三是水运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高,因地制宜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等模式。四是水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五是水运智慧绿色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水运还存在着突出的短板和弱项。”刘昕分析道,一是水运设施网络存在堵点卡点,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统筹不够。二是水路运输组织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现代航运服务业功能需要完善,世界级港口群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需加快。“水运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水运增强系统韧性、强化衔接融合、支撑互联互通、稳定有效投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水运需求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呈现高基数、低增速、内贸加快、外贸波动的趋势。大宗货物增长进入平台期,而商品汽车、工装和集装箱,以及内河水运、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将快速增长。“对于水运业来说,‘十五五’时期也将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推动一体化融合转型发展的突破期;二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关键期;三是打通内河水运堵点卡点的攻坚期。”刘昕坦言,要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就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有关工作。
推进多层级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协同,推动津冀、山东、辽宁沿海港口群优化布局和共同发展。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完善重点货类运输系统布局,推动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服务功能,统筹联动西江、北江、东江等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世界级港口群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港发展能级。推动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高效联动、融合发展,打造全球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打通国际物流堵点卡点。同时,支持国际枢纽港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自由贸易港(试验区)、建设智慧绿色港口等方面先行先试,引领新时代港口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是做强主要港口枢纽功能。坚持有序有度、适度超前原则,充分挖掘存量设施能力,优化增量设施供给。同时,利用港口物流、贸易流和资金流的汇聚优势,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金融等平台,拓展商贸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和贸易链。
四是强化重点货类运输系统专业化码头保障能力。稳步推进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港口重要集装箱港区建设,提高集装箱干线港国际连通度和枢纽功能。提升唐山、日照、宁波舟山、北部湾等港口大型矿石码头接卸能力;推进营口、青岛、宁波舟山、厦门大型原油码头建设,完善原油码头布局。有序建设LNG码头,提升粮食码头中转仓储能力,推动商品汽车滚装码头建设。
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
一方面,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另一方面,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航道一体化,以集装箱江(河)海联运通道为重点全面推进未达标航段建设,加强江(河)海联运通道航道标准、船闸尺度、运输组织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高效衔接。优化提升珠三角航道网络,重点加快北江、东江航道建设,提升顺德水道、莲沙容水道等航道等级,高效衔接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
同时,优先打通省际国家高等级航道堵点卡点。例如,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企业深化研究金沙江等高坝通航问题,重点加快乌江彭水船闸扩建、沅水鱼潭枢纽、北盘江—红水河龙滩升船机等项目建设。
“我们还要结合运输发展需求,着力攻坚支流航道未达标航段建设,提升干支通达度。”刘昕提到,在内河航道建设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兴修“运河热”。内河航运发展因水而生,其规划要在综合运输体系当中统筹考虑、科学决策。
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这五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因此,要集约高效利用水利资源,推进存量挖潜、增量做优。“无论是从稳投资、促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畅流通、提品质、保安全的角度来讲,‘十五五’时期都应该将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刘昕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将由交通基础设施新建为主逐步转向新建与更新改造并重的新时期。
同时,要打通多式联运堵点卡点,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与港口枢纽的统筹规划、有效衔接,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以铁水联运、江(河)海联运为重点,强化运输组织、信息共享、规则衔接,大力发展以“一单制”“一箱制”为重要载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港口与后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规划统筹和功能配套,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此外,要促进智慧绿色平安发展。“升级绿色港口和绿色航道、发展智能船舶、建设‘零碳港口’,都是提高水运组织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刘昕表示,要强化科技引领、数据赋能,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