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亮点成就,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孙颖、高虎、蒋茂荣三位专家,阐释《上半年我国能源保供能力全面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呈现多个亮点》。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孙颖 高虎 蒋茂荣
2025年上半年,国际大宗能源商品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但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延宕,伊以爆发严重军事冲突,导致国际油价出现短时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能源电力生产,提升能源保供能力,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年6月6日,航拍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和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交界处建设的乌江索风营水电站,该水电站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近20年。(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一、国内煤、油、气、电产量全面提升
煤炭生产和库存保持高位,可有效兜住能源供应底线。今年以来,晋陕蒙新等主产区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全国煤矿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6%以上。1—5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0%,国内原煤生产量保持历史最高水平。迎峰度夏时期,国家有效调节煤矿、港口、电厂等环节煤炭库存,重点电厂煤炭库存维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过30天,煤炭可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供的“压舱石”作用。
油气“增储上产”持续发力,国内产量稳步提升。上半年我国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首个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获得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级整装油田。国内油气产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5月全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9028万吨、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0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值得一提的是,煤层气生产取得突破,山西省煤层气产量屡创新高,1—5月累计产量达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
2025年6月13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古城村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谢东摄/光明图片)
电力生产能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如期推进。1—5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2.6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5亿千瓦、增长128%,达到历史新高,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国家周密安排了一大批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保障了迎峰度夏期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如,国家电网140项、南方电网2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6月开始投运,这是我国首个投产送电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输电能力800万千瓦,工程全部投运后每年可从新疆哈密向重庆输送超360亿千瓦时电量,将极大提升近年来持续遭受高温影响的川渝地区电力保供能力;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在5月全线贯通,为下一步正式投运、缓解华中地区电力短缺打下良好基础。
二、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呈现四个亮点
清洁能源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我国长期重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近十年一直引领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清洁能源行业投资进一步加快,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2024年已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比重的1/4。2025年1—5月,全国太阳能、风电、核电、水电等清洁项目投资合计增长26.6%,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也同比增长19.8%,拉动了全部能源投资显著增加。同期,全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在全社会投资增速3.7%中能源投资贡献了1.6个百分点,能源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8%。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接近六成。截至5月底,全国水电、风电发电装机分别达到4.4亿千瓦、5.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首次超过10亿千瓦,成为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1.4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59.2%,年内提升幅度达到3.2个百分点。特别是1—5月新增风电0.46亿千瓦、光伏发电1.98亿千瓦,分别增长134%和150%,均创历史纪录,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相当于德国全部的发电装机。
2025年5月24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通道电网与晨雾、山峦和乡村相映成景,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生态画卷。(何清摄/光明图片)
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增量。近两年,我国风、光新增装机合计分别达到2.9亿千瓦和3.6亿千瓦,风、光发电已成为我国新增电量供应的主要来源。1—5月,全国风、光合计发电增量1760亿千瓦时,在创造新纪录的同时,也超过了同期全社会用电增量的1300亿千瓦时,煤电发电量则同比下降了3.1%,表明风、光发电已开始对存量煤电实现替代。在风、光发电带动下,1—5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了4.4个百分点,达到38.9%,表明我国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
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延续2024年四季度以来较快下降态势,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如,绿色、智能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5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0.8%、18.3%、32%;与之相反,传统高耗能产品产量回落,水泥、粗钢、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0%、1.7%和4.9%,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同时,传统产业与经济发展开始出现“解耦”态势。又如,产业高端化带动工业结构持续优化,5月全国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0%和8.6%,显著高于5.8%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保持下降。从用电量数据看,1—5月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1%、12.5%和11.0%,反映出绿色化、高端化产品需求增长迅猛,有力推动了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此外,“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推动高效节能工商业用能设备和家用电器加快应用,将积极促进重点用能领域和居民生活领域节能降碳。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