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光明论丨初北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创新 提升国家航运软实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经济光明论丨初北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创新 提升国家航运软实力

来源:光明网2025-08-01 13:34

  编者按: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与智能革命的浪潮中,激活航运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核心引擎”。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聚焦航运新质生产力》系列稿件,邀请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与亮点剖析,共同勾勒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蓝图。

经济光明论丨初北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创新 提升国家航运软实力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当前,国际经贸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航运体系经历重塑,航运软实力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日前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位列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前五位,宁波舟山首次排名全球第七,广州、青岛、天津的排名也均有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因此,构建高效、公正且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海事争议解决机制,尤其是推动海事仲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不仅关乎我国航运服务能级的提升,也对优化涉外法治环境、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锚定海事仲裁制度创新与服务能级提升,聚焦海事仲裁突破的大格局。

  海事仲裁服务水平是衡量国家航运软实力的重要标尺,是支撑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伦敦占据全球80%的海事仲裁市场,而上海虽案件标的额突破千亿,但数量仅为伦敦的1/10。”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表示,在“十五五”规划中,我国海事仲裁服务的突破点在于强化制度设计,将仲裁制度与保险服务、法律体系深度融合。

  “以上海为例,如果想要提升其制度吸引力,就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建立专门化、模块化的航运保险仲裁机制。”初北平分析道,在实践层面,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在规则优化方面,制定并推广具有航运保险特色的仲裁示范条款,明确争议解决程序与适用规则,提升制度透明度与可预期性;二是在程序机制方面,推动“快审机制”“紧急仲裁程序”“线上仲裁”等高效路径在保险类争议中的应用,缩短纠纷处理周期的同时降低仲裁成本;三是在机构配套方面,鼓励上海仲裁机构设立航运保险争议专业庭组,配备熟悉海商法与保险法的资深仲裁员,强化仲裁裁决的专业水准与行业认可度。“如此三位一体,将切实提升船东、货主、保赔协会等主体优先约定由上海作为仲裁地的选择意愿,实现以仲裁高地助推航运高地,进一步增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制度公信力与全球影响力。”

  航运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体系和法律服务能力的竞争。“我们亟须建设一支精通国际贸易、航运实务、涉外法律、金融保险和外语沟通的复合型高端航运法律人才队伍。”初北平坦言,这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作用,不仅要支持以两所海事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深化海事仲裁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设立“仲裁+外语+涉外法律”定向培养模式,还要鼓励学生赴国际保险机构和组织、国际化专业律师事务所以及仲裁庭进行沉浸式学习。同时,设计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的专业人才梯队,为上海航运仲裁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强化制度设计、筑牢人才支撑,既是推动我国国际海事仲裁制度创新走深走实的“鸟之两翼”,亦是提升上海航运软实力的“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协同并进。

  二是聚焦海事仲裁的人才建设与规则引领,以中国智慧打造海事法律高地。

  初北平表示:“对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全面提升的战略目标,我们需在人才队伍建设与规则制定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推动我国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

  一方面,谋划成立海事纠纷技术专家组织,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席位。在当前推动海事争议解决机制升级的背景下,谋划设立“海事纠纷技术专家组织”具有现实紧迫性与战略价值。该组织可以依托船级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及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代表的涉海高校等,组建涵盖船舶操纵、碰撞分析、海事保险、船舶检验等细分领域的专家库,为仲裁案件中涉及复杂技术问题的举证、质证和裁决提供专业支撑。例如,在船舶碰撞保险理赔等复杂案件中,可以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出具技术分析报告,以减少仲裁庭对外聘评估机构的依赖,提高仲裁裁决效率与质量。

  与此同时,依托该海事纠纷技术专家组织,我国可逐步拓展参与国际海事仲裁与规则制定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贸法会等国际平台的标准制定、案例交流与议题磋商,推动我国航运专家以技术顾问或观察员身份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向国际组织提交中国判例解析、技术标准建议和专业报告,提升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贡献度。

  另一方面,共建“海事法律引领区”,打造制度创新策源地。上海海事大学正在探索构建具有全国引领意义的“海事法律引领区”。“作为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制度与法律创新实验室,我们已经积极协助虹口区、浦东新区率先落地临时仲裁案例实践,积累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现行经验。”初北平介绍,上海海事大学持续深化了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司法局、虹口区司法局等单位的战略协同,依托浦东新区的制度创新基因与虹口区的仲裁资源优势,形成了“政策联动、资源整合、案例共建”的协同推进格局。

  据悉,下一步,上海海事大学将以打造“海事法律引领区”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仲裁机制优化、制度创新试点、司法保障强化等重点任务,以多方合力将这片热土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引领区”,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方案”,有力支撑中国智慧在全球航运法治体系中的深度嵌入与广泛输出。

  三是发挥自贸区的地方立法优势,创新海事仲裁的中心建设与生态圈层构建。

  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承载区,正在成为我国推进国际海事仲裁制度建设与生态体系构建的核心阵地。

  一是立法探索,以浦东新区为平台推动海事仲裁制度创新立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第二条规定,浦东新区获得了变通上位法非基本原则的权限。“由此可见,浦东新区作为国家赋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具备变通上位法非基本原则的制度优势。”初北平解释道,基于这一制度优势,立法者在实践中将“变通权”进一步划分为“从无到有”的创新与“从有到优”的创制。前者强调以改革突破回应制度空白,为大胆试、大胆闯提供法治引领;后者注重在已有基础上精细完善,为“自主改”提供法治支撑,两者共同构筑了浦东新区创新立法的逻辑支柱。

  二是共建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海事仲裁制度改革“试验田”。2024-2025年,浦东新区商务委(航运办)、浦东新区司法局与上海海事大学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浦东国际海事仲裁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互相促进”原则,已成为国际海事仲裁规则创新的试验田,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制度成果,实质性助推了上海建设亚太海事争议解决中心。

  三是构建国际海事仲裁生态圈层,打造服务协同与制度共生的集成体系。构建国际海事仲裁生态圈,应着眼于引入并培育一批核心主体与关键节点,包括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资深的仲裁员、涉外律师事务所、专业检验鉴定机构、船级社、保赔协会、航运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以及高校智库等。“我们应以平台建设为枢纽,通过多方协同,形成‘仲裁+服务+产业+科研’的复合型生态结构,逐步构建富有韧性、有活力、可持续的国际仲裁服务生态圈,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太海事争议解决中心夯实底盘、注入动能。”初北平说。

  四是发展海事临时仲裁,提升争议解决机制的规范性与国际适配性。一方面,应聚焦制度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与规则澄清,重点围绕仲裁地认定、仲裁庭自裁管辖权、法院支持与监督边界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应同步推进制度配套建设,推动仲裁员名册建设、收费机制规范、裁决执行保障等配套制度落地。同时,发起设立专业的“上海国际海事仲裁员协会”(SMAA)将是构建仲裁生态体系的关键一步,构建“高标准遴选—全过程培养—全链条监督”的人才体系,全面提升中国海事仲裁员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与影响力,为仲裁制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国际海事仲裁制度的创新,是一项融合“规则突破、实践探索、人才培养、生态构建”的系统工程,也是提升我国航运软实力、增强国际航运规则话语权、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初北平表示:“我们将以强化航运保险保障与法律服务能力为基石,以输出中国智慧规则为方向,以国际海事仲裁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携手共建开放、专业、高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事仲裁生态圈层。”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