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促进校地资源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与青少年成长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暑期,高淳区阳江镇团委积极牵线搭桥,与三江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携手,共同开展“文化润心·乡创未来·科技兴渔”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围绕非遗传承、产业研学、科技赋能三大核心方向,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与青春智慧,打造出校地合作的新典范。
校地联动 文化润心筑童梦
阳江镇团委联合三江学院教育暖心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在永丰村精心策划了“非遗传承·科学润心”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亲切的“小老师”,巧妙地将非遗鱼拓技艺与“不落的乒乓球”等趣味科学实验相结合。通过室内教学与“植物印染”田野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动手创作。
从最初的生疏尝试,到逐渐熟练掌握技巧,孩子们最终完成了一幅幅古朴的鱼拓作品和自然印染作品。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物理实验中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此次活动以“非遗+科学”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儿童营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成长空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种子。
棕艺赋能 乡创未来启新程
聚焦非遗的创新转化,阳江镇团委携手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北斗七行”实践队,在西莲村举办了“棕语者·乡织未来”非遗研学营。
活动特别邀请了高淳区非遗棕编传承人陶春荣现场授课,以“一根叶子”的无限可能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帮助孩子们完成了棕编蚂蚱等精美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动积极探索了“传统技艺+现代传播+产业转化”的三维发展路径,后续还将通过小人书动画等新颖形式延续非遗的生命力,助力棕编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强大文化引擎。
科技兴渔 知行合一促发展
在阳江镇团委的积极协调下,南京农业大学“知渔行”实践团队深入江苏华海种业与宁渔种业研究院,开展了水产养殖科技研学助农实践活动。
在基地里,学子们系统学习了河蟹生态养殖的全链条知识,参与池塘数据采集与软件操作,亲身体验了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过程;在宁渔种业,他们不畏高温,投身实战,完成了精准投喂、筛鱼分苗、灾害抢修等工作,并深入饲料车间探究自动化生产线与定制化配方的奥秘。在八天的产业淬炼中,学子们不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更深入思考产业痛点,提出了人才结构、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建议。他们以“懂技术、能吃苦、善创新”的硬核素养,为阳江镇水产产业升级注入了青春智慧。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是阳江镇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文化润心、产业振兴、科技赋能三位一体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所高校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服务乡村需求,既为乡村儿童点亮了精神世界,又为非遗传承开辟了创新路径,更以科技力量助推现代农业升级。未来,阳江镇将持续编织校地融合的活力纽带,助力智慧根系深扎乡土,让青春动能与创新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上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陈苏亮 梅嘉婷 李永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