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前程无忧51job基于对近3000家用人单位与数万名高校毕业生的数据调研,发布了《校园招聘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毕业生结构、求职行为、雇主需求、校企联动、区域流向等多个维度,系统勾勒出当前校园招聘生态的深层变化与未来趋势。
无论是求职端的Z世代毕业生,还是用人端的多元化企业,还是肩负“就业大任”的高校本身,都正面临重构思维与策略的压力。《白皮书》的发布,为多方协同提供了系统性指导,也为政策制定和校园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了依据。
据官方统计,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222万人,较2024年增长43万人,创历史新高。自202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4年突破千万,增长态势迅猛。
此外,毕业生对岗位质量的要求也在同步上升。“是否有成长路径”“组织文化是否多元开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正在取代“工资高低”成为择业关键要素。这一变化凸显Z世代职场新人的“长期主义”意识,也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更高标准。
《白皮书》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职业、新岗位正在涌现。仅在2024年,全国新增布点的高校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工科专业位列前十,显示出技术型人才的持续走俏 。
值得一提的是,AI工具正在改变毕业生的求职方式。2025 届校园招聘中,79.1% 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采用了人工智能(AI)工具来增强求职竞争力,其中51.3%用于简历优化,48.9%用于面试模拟练习,另有35%和 33.3% 分别用于获取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这表明AI工具已成为提升求职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标志着传统求职方式正向技术赋能的新模式转变。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将重新定义毕业生的求职准备过程以及与潜在雇主之间的互动方式。
数据显示,参与“校企合作”类项目的毕业生,其毕业半年内签约率高出未参与者12个百分点,稳定性与满意度指标也更高。这种以“能力驱动-实战演练-定向招聘”为核心的就业模式,成为破解“专业对口难”“学生不匹配”难题的有力工具。
2026届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帷幕,这场全社会都关注的“大事”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前程无忧《校园招聘白皮书2025》以详实数据和前瞻洞察,描绘了高校、毕业生与雇主三方在校招生态中的互动逻辑。
从提升毕业生能力结构,到增强企业招聘韧性;从高校优化人才供给,到政策层面支持就业匹配,唯有多方协同,才能真正实现从“就业难”向“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转型。(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