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来源:光明网2025-08-19 14:02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互生,光明网策划推出《人文经济学》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磅礴精神动力。

 

  作者:张聪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编辑部

  古城古镇是承载民族记忆、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国民旅游热情高涨,我国古城古镇建设出现了大规模增量扩张现象,“复制粘贴”式开发随处可见,青砖黛瓦、小桥流水、酒吧街与臭豆腐摊轮番出现,游客审美疲劳、商户利润摊薄、政府债务高企,古城古镇从“活着的遗产”滑向“空壳景区”,在喧嚣吵闹中渐渐失语。在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历史新阶段,古城古镇建设如何破局,走出“千城一面”和过度商业化的困境,实现“各美其美”的内涵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2024年,洱海之畔的麦田风景。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生态优先:破解“保护与增收”二元困境

  新时代古城古镇建设,要注重转变思路,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这就意味着,要将发展的核心资产从单一的“古建+风情”扩展为山水林田湖草与在地文化共生的“生态—文化”复合体,要坚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治理而非分割式、掠夺式开发,要克服浮躁心态追求内涵式发展而非仅盯GDP增幅与地标式开发。

  苍山雪,洱海月,上关花,下关风,云南大理古城“风花雪月”的浪漫意象吸引了无数游客。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指引大理走上以“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全局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为解决洱海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引入“科技小院”模式,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拦截——生态循环”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洱海水质。在此基础上,流转2000余亩土地开展生态种植,将连片稻田、油菜花海,与喜洲古镇的白族民居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振兴慢行交通系统项目,为古镇带来不少客流量,并涌现出夜间经济、乡村旅居、数字文娱等诸多新业态和新场景,成功破解“保护与增收”二元困境,将生态价值、生产价值转化为可供消费的审美价值和体验价值。2024年,大理市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38亿元,荣登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二名,居全国旅游百强县第一名。大理的实践证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恰恰能孕育出最蓬勃、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能。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制作的长度约10厘米的《龙虾蟹篓》 陈楚红 摄

  赓续文脉:守护原真性历史遗存

  新时代古城古镇建设,要注重赓续文脉,守护原真性历史遗存。相较于年久斑驳的古建筑,那些深藏于历史街巷的风俗文化、氤氲在市井邻里的烟火气息、传承于民间大师的传统技艺、飘荡在祖辈传唱的古调旋律,才是古城古镇真正的“根”和“魂”。各地自然条件、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千差万别,只有立足本土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在历史的褶皱中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历史建筑活在当下、让非遗技艺活在市场、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这里的“潮”指的是潮州。作为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著称。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古城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保护难题,当地政府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古城保护的全过程,不仅以立法形式为一切开发利用行为划定法律红线,而且聚焦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精准立法”,确保工夫茶、潮剧、潮菜等无形资产在传承和发展中有法可依,助力其价值跃升。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潮州没有采取大拆大建或强制搬迁的模式,而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补、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帮助古城原住居民采用传统工艺,对自家祖宅进行“微改造”“微更新”,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和家族记忆,维系了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和邻里关系,也避免了统一规划所导致的千篇一律。在非遗传承方面,当地通过“前店后坊”的沉浸式场景、“大师+市场”的创新模式,在坚守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精准对接现代市场,为古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潮州的实践证明:只有以敬畏之心守护文脉,以创新之举激活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相得益彰。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图为俯瞰三坊七巷古街区。王东明 摄

  科技赋能:实现资产价值持续提升

  新时代古城古镇建设,要注重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激活千年文脉,为古老街区注入“智慧心脏”。科技创新是价值转化的关键催化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借助科技创新,不仅可以解决古城古镇的修复保护难题,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更能为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开辟全新空间,从而实现资产价值的持续提升。

  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以非凡的远见和魄力,力主保护三坊七巷,使其免遭被拆除的命运。多年来,当地人始终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守护历史文脉,并通过科技创新赋能,让古老街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举办地,福州将科技创新的优势,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巧妙融合在一起,赋能福州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坊七巷的“智慧街区”建设,以“1个运营中心+ 3个平台(服务与营销平台、安全与管理平台、旅游大数据及支撑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景区交通路况、游客人数、热度分布,并对未来游览趋势进行预测,从根本上提升了治理效能。科技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奇的文化体验。在2025年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三坊七巷推出的《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运用声光电等数字技术,复原千年前的繁荣夜景,让闽都的传统文化在夜色中变得可感可知可触可及,在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丰富了夜间经济的新业态,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消费意愿。三坊七巷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让古城古镇从静态的“被观赏物”转变为动态的“可体验场景”,促进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赵艳艳

人文经济学丨古城古镇如何“各美其美”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