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赋能有力防范洪涝风险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数字赋能有力防范洪涝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2025-08-21 09:50

  当前,第11号台风“杨柳”残余环流仍在影响贵州等地;我国东北、西南地区还将遭遇局地强降雨……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尽管“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结束,但我国仍处于主汛期,极端突发事件仍有可能发生,要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善始善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暴雨洪水散发并发

  “七下八上”是一年中防汛形势最复杂、最严峻的时期。“刚刚过去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降雨依然维持两头多、中间少的趋势,吉林、山东、北京、河北、甘肃等北方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局地发生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姚文广介绍,我国主要江河共发生2次编号洪水,但有33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7条河流超保,22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台风登陆频繁,影响面广。“七下八上”期间共有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1个。“韦帕”“竹节草”“杨柳”均两次登陆我国,先后影响太湖、浙闽、淮河、珠江、长江五大流域13个省份,给多地带来暴雨洪水。特别是“竹节草”一度停编24小时后再度登陆我国,造成太湖水位超警。

  汛情区域分化,洪水涨势迅猛。海河流域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几乎同时出现洪水过程;黄河流域北洛河陕西吴旗站11小时水位上涨10.4米;7月27日全国有12条河流同时处于超历史洪水状态。与此同时,“七下八上”期间黄淮、江淮等地高温少雨,长江中下游、淮河等流域江河湖泊水位偏低,部分地区一度出现旱情。近期,旱区出现降雨过程,旱情已有较大程度缓解。

  “七下八上”防汛期过去后,全国雨水情将如何发展?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付静介绍,预计8月下旬,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北部和南部、华南、江南南部等地降水将偏多。其中东北大部、华北东部、西北东北部、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将偏多三成至六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可能将有1个至2个台风生成,其中有1个影响或登陆我国。

  付静提醒,9月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东部、黄淮北部、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等地降水将偏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有10个至11个台风生成,其中有2个至3个将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

  科技支撑服务作用显著

  前瞻、及时、准确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水利部水文司司长刘志雨介绍,近年来,水利部全力补齐监测预警短板,加快建设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网、雨量站网和水文站网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不断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

  在迎战海河流域“25·7”区域性大洪水中,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京津冀水文部门协同作战,精准捕捉大清河北支强降雨过程,为避免启用东淀蓄滞洪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防御第6号台风“韦帕”、第11号台风“杨柳”和8月上旬珠江流域中东部历史同期最强降雨过程期间,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部门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耦合贯通应用,提前5天预报东江可能发生入汛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干流博罗水文站洪峰流量预报误差仅为3%,为人员转移避险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

  现代化水文技术装备在应急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志雨举例说,河北水文部门使用测流无人机、遥控无人船、测扫雷达等水文监测设备,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预报成果的精准度,开展“以测补报”1069测次,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

  “入汛至今,科技为防汛提供了‘前瞻、科学、精准、安全’的决策支撑。”付静说,一方面,发挥水利一号及组网卫星全天候、全天时优势,全面统筹调度卫星资源及无人机、高点视频,融合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和重点水利工程的精细化数字场景,建成了覆盖72类2600万水利对象数字孪生平台数据底座。每日完成气象预报与多源水利要素、社会经济等信息耦合分析,自动识别存在的主要风险,精准推送降雨区范围内病险水库、中小河流责任人等“一省一单”预警信息。另一方面,研发具有物理机理、多尺度级联融合的精细化短临降水预报模型、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和知识图谱,“七下八上”期间累计发布1502条河流17.1万站次的预报成果,滚动开展全国范围32.8万段数字河流的洪水预报。

  刘志雨称,面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暴雨洪水,下一步,水利部将持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突出精准测报和数字赋能,强化“四预”支撑服务。

  水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挥

  系统谋划科学调度,是发挥水工程综合减灾效益的关键。初步统计,“七下八上”期间,全国七大流域1388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共拦蓄洪水146.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避免人员转移106.18万人次。

  以应对海河流域暴雨洪水为例,7月下旬,海河流域发生强降雨,密云水库遭遇自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7月29日晚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水库大坝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在确保密云水库安全的同时,保障下游北京、河北、天津沿岸地区防洪安全?

  “我们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指挥,与京津冀多轮会商,鉴于密云水库所在的北三河系河流互通、与永定河共用一个出海口等形势,确定了上游水库拦蓄、中游河道合理分泄、下游防潮闸赶潮提闸的策略,合理控制水库水位和河道流量,最大程度发挥了防洪工程体系防灾减灾效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乔建华说,截至8月18日,密云水库水位已降至154.12米,入库流量为144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为281立方米每秒,防汛压力得到缓解。

  “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介绍,近年来,水利部聚焦工程领域“有病看不准”“超标准洪水应对难”等难点痛点问题,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在6月贵州南部强降雨过程中,通过探地雷达、地面瞬变电磁探测等多种方式,当地水利部门密切监测大坝工况,及时发现局部脱空区域,有效避免垮坝风险。

  “当前,我们正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目前全国已有1.1万座水库启动矩阵建设。”张文洁说,今年汛期,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水利部将针对水利工程特点,加快推进智能感知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吉蕾蕾)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