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能源安全有效保障 绿色转型举世瞩目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能源生产总量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在国务院新闻办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交出了一份我国能源事业的亮眼成绩单。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能源自主供应“基本盘”更稳固
今年夏季,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全国经历了大范围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天气,但电力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80%意味着什么?
自主保障能力强。“十四五”前4年,受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带动,我国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十四五”以来,我国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深挖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潜力、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实现了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尤其新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让能源自主供应“基本盘”更加稳固、“含绿量”不断提升。
运行调节能力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电力用户响应能力逐步释放。
应急支撑能力强。针对全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国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提升煤炭、油气应急保障能力,能源电力系统长期保持稳定可靠运行,未发生全国性大面积停电事故。
新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实现了高质量跃升发展,有力推动了能源转型进程,总体呈现更快、更高、更优、更大等“四更”特征。
发展速度更快。“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合计装机由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占到“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0%。
电量占比更高。“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由2020年的9.7%提高到2024年的18.6%。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接近四分之一。
空间布局更优。“沙戈荒”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的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海上风电成为新引擎,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为沿海省份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全球贡献更大。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的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风光新增装机更是占到全球的63%,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十四五”以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跨越和突破性进展。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从空间上来看,有省内交易,也有省间交易;从时间上来看,有年度、月度交易,也有日内、实时交易;从交易品种来看,除了基本的电能量,还有调峰、调频、备用这些辅助服务品种。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基本完备。构建“1+6”基础规则体系,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以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交易规则为主干,市场注册、计量结算、信息披露作支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电力市场的“度量衡”,保障了市场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
电力市场规模实现“量质齐升”。“十四五”以来,我国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的10.7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万亿千瓦时,翻了一倍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40%,提升到连续4年稳定在60%以上。
李创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用更优配置、更高水平的电力供应,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排头兵,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