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新增保单件数524亿件,同比增长11.1%
“稳进兼备”成保险业半年报关键词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5.1%;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同比增长9%;新增保单件数524亿件,同比增长11.1%。截至二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8%,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
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保费收入是保险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连日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接连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各主要保险公司情况看,保费收入均实现了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7.3%,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其中,首年期交保费达812.49亿元,稳居行业榜首;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303.05亿元,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公司无论是新单还是续期业务均跑赢大市,为下半年的发展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说。
中国人保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保费收入454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3.6%;财产险市场份额33.5%,保持行业首位。
中国人保总裁赵鹏说,“上半年我们提升基层科技需求响应速度,需求按时完成率超过95%;客户资源共享新模式逐步推动,业务协同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9%。”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口规模大,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5%,人均保费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七成。保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较为坚实、空间还很大。
保障能力更加充足
保险业从多角度发力,夯实保障能力基础。
提升资本运营能力——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积极响应保险资金入市的号召,在前期举牌多家优质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优化权益资产的内部结构,夯实长期收益基础。上半年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3%。
积极用好最新数字技术——伴随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中国太保积极借助AI赋能保险业务流程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我们深入推进大模型应用在具体场景的落地,在销售、运营、风控等重点领域形成多个解决方案。”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表示,目前公司AI坐席已经覆盖了近一半的客户服务总量,健康险理赔自动化率达到16%,大模型对责任认定的准确率达到99%,件均成本减低47%。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在实践中,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是许多保险公司经营保持“稳进兼备”的重要秘诀。
针对小微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的问题,平安产险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不断探索“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189万亿元风险保障。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安累计投入近10.80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平安产险已为全国超2000个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总计超过4.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保险服务也及时跟进。“2025年初,我们顺利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6月份又成功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说,预计海外车险业务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亮点,持续巩固并扩大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中的先发优势与竞争力。(本报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