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贵州册亨,曾经的偏远山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蜕变。光纤网络进村入户,特色糯米蕉走出大山,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联通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持续努力。其帮扶范围已从26个村扩展至57个村,在册亨等帮扶地区扎实推动数字化治理、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交出了一份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答卷。
织网深山:打通册亨乡村振兴“信息动脉”
面对册亨县曾经“山路远、信息堵”的发展困境,中国联通将网络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帮扶的首要任务,累计投入4721.58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打造“网络无缝覆盖标杆县”。如今,已在深山区建成315个基站,铺设3.75万个光纤宽带端口,实现全县城区及行政村移动网络和宽带“双100%”覆盖,自然村组移动网络覆盖率达97.5%,宽带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62%,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城乡“同网同速”。
在加强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国联通还切实减轻群众用网负担,累计为易地搬迁居民减免通信费用2.08亿元,年均每户节省200余元,确保群众不仅“用上网络”,更能够“用好网络”。
链式发展:糯米蕉成“黄金产业”,多元布局激活振兴动能
册亨县的山坡上,成片的糯米蕉林已成为带动9000余户3.8万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增收超万元的“致富蕉”。这背后,是中国联通围绕“一县一品”打造全产业链的精准发力。
为解决糯米蕉产业长期以来“亩产低、销路窄”的瓶颈,中国联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6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5个。通过引入“矮化密植”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并拓展深加工体系,推出香蕉片、饮料、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更成功将“中国联通香蕉大数据产业园”打造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从香蕉种植到休闲旅游的全链条覆盖。目前,册亨糯米蕉种植面积已从6000亩扩展至8.6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
在聚焦糯米蕉产业的同时,中国联通还助力册亨培育多元产业体系。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5.58万亩,带动8万余人增收,“册亨茶油”成为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的特色产品。计划援建的100万羽蛋鸡养殖场,将进一步丰富当地农业产业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让“输血”真正转为“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人才赋能:沃土育才,涓流汇海促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中国联通深谙此理,通过“选、育、管、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为册亨留下“带不走的队伍”。在人才培养上,中国联通依托联通党校开设近70门线上课程,涵盖种植养殖技术、电商运营、基层治理等内容;每年拨付100余万元邀请专家田间授课,8年来累计培训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8.19万人次。
教育帮扶则为乡村振兴埋下“长远伏笔”。自2019年起,中国联通持续开展“奖学励才”行动,6年为173名高考被录取学生发放20.3万元奖励。受助学生纷纷“反哺家乡”:41人毕业后回乡就业,寒暑假还会参与为留守儿童补课、关爱老人等活动,形成“助学—成才—反哺”的良性循环。2025年,中国联通更联合册亨县妇联成立“心联册亨”公益联盟,构建起“央企引领、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教育帮扶新格局。
文化传承:锦绣生辉,古韵新风共繁荣
中国联通深刻认识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着力推动布依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参与“锦绣计划”,创新形成“公司+协会+绣娘+联通能人”合作模式,带动1200余人从事布依刺绣,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帮助布依刺绣走出大山、走向市场,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新途径。
在提升乡村风貌方面,注重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驻村帮扶的两村两社区,以“智”为笔,精心绘就“智美洛王”“智旅板弄”“智享巴纳布”“智联者良”等一村一名片,打造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样板。通过实施“样板先行、百村跟进”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让科技与村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硕果累累。累计投入630万元建成7个数字图书馆,覆盖9.12万群众,在实现馆内电子阅览、图书检索、自助借还等智慧服务的基础上,搭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打通县图书馆线上统一管理通道,构建“全域覆盖、一体管理”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形成“借还便捷、管理精准、服务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架构,有效填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空白。这些图书馆不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更融合布依文化创意、志愿公益活动、儿童托管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
答卷生辉:千村示范,联通力量绘新卷
册亨的实践,是中国联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贵州省范围内,其帮扶触角已从最初的26个村扩展至57个村,让数字红利与产业经验惠及更多乡村。网络建设方面,推动全省脱贫县市移网覆盖率100%、行政村移网覆盖率100%,县市宽带覆盖率98.14%、行政村宽带覆盖率88.75%,为农村发展筑牢数字基石。数村建设方面,“联通数村”的“1+4”应用体系(数村大屏 + 智慧党建、数字治理、数字农业、惠农服务)虽已成熟,却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数字治理领域,联通数字乡村平台以“平台 + 云网 + 应用”模式运营,在贵州行政村覆盖率达80%,覆盖20.9万户。
产业帮扶方面,成功复制册亨糯米蕉全产业链模式,在各地培育特色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坚持从产业链视角谋划布局乡村产业项目。运用“5G专网+云+标识”方案助力山王果刺梨厂数字化转型,产线升级后实现了农户无感结算、升级自主运行、产品销售到产区的精准溯源,推动产能实现5倍跃升,被省大数据局评选为“贵州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同时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推广,进一步带动了初好、刺梨王、成有王记、阿西里西、中垦薯业等20余家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从最初的26个村到如今的57个村,从糯米蕉的“金色链条”到云上治理的“智慧大脑”,中国联通以一场跨越山海的持久耕耘,让乡村振兴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未来的乡村,必将更智能、更丰饶、更温暖。